在苏州建个古织机博物馆 更好传承传统工艺

      苏州丝绸生产历史悠久,明清时即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从古至今苏州传下了不少种类的古织机,在苏州建个古织机博物馆,好好保护这些古织机,这对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丝织品的传统工艺,弘扬我国的丝绸文化,是非常好的事情。市政协委员赵羽将自己的这一建议写进了他今年的提案。

      赵羽对丝绸、古织机情有独钟,也有研究。他在提案中介绍说,古织机种类多样,古时的丝织品大致可分为14个大类,每一类用的织机都是不同的,因此也就出现了以丝织品的名字命名的古织机,比如绢织机、罗织机、绫织机、漳缎织机、纱罗织机等。除古丝织机,苏州还有各种老的织布机,用这些织布机,苏州人织出了张家港的雷沟大布、太仓土布、常熟土布,还有渭塘和横泾的夏布。

      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织品越来越多,生产的设施设备也越来越现代化,尽管如此,一些以前的丝织品仍然只能用古织机来生产。最近宋锦织造技艺大师钱小萍的仿古宋锦《西方极乐世界》图轴,就是用古织机中的大花楼机织的,图轴的那种质感、那份独特的美用现在的织机根本就出不来。

      苏州的古织机日益减少,相应的织造工艺在流失,织物品种也在日渐消失。赵羽委员呼吁建立苏州的古织机博物馆,对古织机进行抢救性保护。赵羽认为,古织机内涵丰富,每架织机都可从机械、美学、历史学、民俗学、工艺学等角度来研究,从一张织机上可以看到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及在织造技艺上的互相影响。苏州的宋锦是在蜀锦的基础上发展来的,苏州的缂丝源起河北定州,最后它的通经断纬工艺又影响了南京云锦的挖花技术。可以说一架古织机就是一段灿烂的文化史。

      古织机制作技艺2013年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当下我国又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据此,赵羽委员认为目前是建设苏州古织机博物馆的最好时机,“博物馆建成后,可展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纺织技术和丝绸文化,供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和中外游客参观学习,成为苏州的又一道文化景观,进一步提升苏州‘工艺之都’的城市品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