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扑克”最好卖 亮眼创意产品暂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印有湖北文物的扑克牌是最受欢迎的产品

      岁末年初,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日历》、《雍正行乐图周历》等与新年相关的产品,在网店一经推出,很快卖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对媒体介绍,去年故宫文创产品收入约为9亿。

      武汉在文创产品上表现如何?上周,记者走访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和民办钻石艺术博物馆等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文博场馆发现,几家场馆文创产品销售额低的可以忽略不计,高的达300多万元;纪念品档次从几元到几千元,十几元价位的最受青睐;文创产品有潜力,但目前还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

      省博“创意”意识最强

      调查中,记者发现,三家博物馆对文创产品比较重视。所有场馆中,省博产品类型最多、最具创意。据其15日提供的数据,该馆文创产品的销售额,2013年为390万元,2014年尚未轧账,截至目前有360万元,也是各馆中成绩最亮眼的一家。

      两家美术馆馆内商店主要售卖美术类书籍,销售额没有透露。武汉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美术馆因常设展览较少,展览周期短,开发成本高,目前主要制作展览配套明信片和画册售卖。

      大众关注的“日历”、“年历”等商品,几家场馆均表示,目前没有制作计划。

      小物件卖得最好

      10日,记者在省博文物商店看到,在售的文创商品包括钥匙扣、笔记本、书签、丝巾、扑克、漆器摆件等,售价从10元到几千元不等。多数产品采用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梅瓶等“镇馆之宝”为装饰图案或蓝本。

      在此挑选笔记本的张小姐引起了记者注意。她一进展厅就直奔“目的地”,拿了5本笔记本直接结账。记者采访得知,她是武汉本地人,在省博附近工作,因这里售卖的笔记本设计别致,“外面很难买到,而且只要15元”,她定期给同事朋友带上几本。

      来汉旅游的童先生一家购买了十来枚钥匙扣和两副扑克。童先生说,文物复制品等大物件贵而且不实用,钥匙扣和扑克“有特色,就当买着玩”。

      记者与商店营业员交谈得知,印有曾侯乙墓展厅的展品图案的“文物扑克”,是省博文创产品中卖得最好的一款。“扑克卖10元,多数人消费得起;不少游客买回去送给家里的小孩,能够寓教于乐。”

      省博市场部副主任杨蕾介绍,省博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发文物复仿制品和音像制品,当时游客以外宾为主,对高仿文物比较青睐。2007年省博免费开放,中低价位的生活实用类小物件开始受到欢迎,销量逐渐追上高仿文物。2013年开始,小物件的销量大大超过礼品类文创品。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武汉博物馆。武汉博物馆开放服务部主任罗丽介绍,该馆最受欢迎的文创商品是一款剪纸书签,售价6元;馆内畅销的多为10元以下的小商品。

      千元丝巾销量不佳

      2010年,省博专门设计开发了以馆藏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和江陵马山楚墓出土丝织品文物图案为设计元素的丝巾,售价千余元。

      记者在朋友圈内发起调查,多数朋友表示不会购买,“一条大牌围巾才这个价。丝巾有楚风楚韵,但性价比不高”;“博物馆的商品用两次就够了,主要是图个新鲜,没必要买那么贵的,又不是工艺品”。

      对这种声音,杨蕾表示无奈。她说,文创商品面对的受众群有限,不可能大批量生产,制作成本必然增加。

      “丝巾”也出现在汉口私人美术馆钻石艺术博物馆的文创名单上。11日,记者在位于汉口江滩的钻石艺术博物馆看到,馆内有常设款艺术丝巾出售,制作精良,售价1280元。

      该馆文化产品负责人李晨介绍,该馆所属的钻石集团有设计部研发产品,博物馆会根据新展览推出的周期设计产品。以新近设计的两款产品为例,女艺术家王清丽的画展,其作品多玫红、橘黄、亮绿等鲜亮色彩,被制作成定制丝巾;而近期正在展出的法国艺术家马克·布鲁尼·梅斯塔斯版画艺术回顾展,则因黑白色调突出,被研发为马克杯。这些产品,多定位于中高端消费。

      李晨介绍,2013年,钻石博物馆通过文创商品盈利只有几万元,相对于日常运营维护费用,只是杯水车薪。

      获奖设计今年可能投入市场

      “省博展览不错,但感觉没什么可买的。”“博物馆达人”小扈因专业原因,逛过国内外不少博物馆。谈到湖北省的博物馆文创,她最大的感受是“新意不足”。

      去年“十一”,小扈去了趟苏州博物馆。该馆以镇馆之宝“越窑秘色瓷莲花碗”为原型制作了一款曲奇饼干,25元钱一盒,一盒6块,抹茶香味,十分小清新,味道也不错。小扈买来做伴手礼送朋友,反响很好。

      “如果有类似有意思又实用的商品,价格倒不是问题。”小扈的说法,在不少年轻人中得到佐证。苏州博物馆的淘宝网店客服证实,“文物饼干”销量很大。故宫博物院淘宝店售卖的龙袍手机壳、“奉旨旅行”行李牌等物件,定位同“文物饼干”类似,购买者多是年轻人。

      这样“有意思”的产品,今年有望在武汉出现。杨蕾告诉记者,去年10月第二届“湖北省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举行,获奖作品有“越王之剑”U盘、“编钟巧克力”。2015年,这些“楚味”创意产品,极有可能进入省博商店。

      文化时评>>>

      如何让文物

      活起来

      □郑汝可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3》里,不能再“复活”的罗斯福总统蜡像劝慰自己的伙伴们:“(作为博物馆的展品)只要人们能从我们身上学到点什么,我们就一直活着。”

      现实生活里,文物不会真的复活。但博物馆、美术馆设计销售文创产品,的确是一个让观众留下记忆的好方法。

      文创商品由文物、艺术品发展而来,经过再创作,从几元钱的钥匙扣、鼠标,到几万元的雕塑、复制品,满足着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需求。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以“可负担的”价格消费,把博物馆、美术馆“带回家”,使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变得更加艺术化。

      对博物馆而言,文创产品是连接大众的最好纽带。11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接受《光明日报》专访时说,要努力挖掘文物的活力,让它们更好地服务社会,让文物活起来。

      怎么“活”?文创产品首先是商品,必须要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以台北故宫为例,台北故宫每3个月就要求推出约300种设计新品,采取严酷的“上架和退场”机制。上架一段时间后如果市场反应冷淡,马上退场。退场之后的商品,则“该打折的打折,该销毁的销毁”。

      博物馆还需从文创中发掘新的价值。文创产品一般来源于博物馆或美术馆馆藏文物、艺术品,承载着特有文化理念。故宫博物院选取各种羊造型藏品,收入2015年《故宫日历》,既有美好寓意,也是对馆藏珍品的极好展示;朝珠耳机、龙袍手机壳,化古为今,日常可用。消费者天天使用的同时,故宫形象自然更深入人心。

      不同于大众快消品,文创更要注意“度”。去年7月,台北故宫“朕知道了”被开发成纸胶带产品后,在网上一炮走红。有网友提议继续推出“贱人就是矫情”、“本宫乏了”等创意纸胶带,或是将“朕知道了”做成马桶纸,台北故宫坚决不许。“花哨、新潮和卡通我们都可以接受,但有损博物馆形象和文物价值的‘亵玩’则不行”;“文物就是文物,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性,要给它尊敬,才会有永续性”。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馆,近年的文创产品年均销售收入均超过1亿美元。文创产品产生的经济价值,应该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有力支撑。文化部发布的《2013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3 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为2003亿元,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艺术衍生品的交易额为200亿元,仅占十分之一,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可期。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