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文创产品卖萌停不下来(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服私访”行李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龟形筷架 南博供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兽橡皮擦 现代快报记者 顾炜 摄

 

  要是出差,行李牌用的是“皇帝同款”,会不会顿时就豪气十足呢?冰箱上的贴子花纹是“竹林七贤”,会不会让冰箱也变得高雅起来呢?

 

  除了这些霸气、高雅的文创产品,一批萌萌哒、有想法的文创产品,将走进我们的生活。经过5个多月的评选,昨天, “博雅杯”南京博物院文化创意衍生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正式落幕。富春大岭图——画意倒流香炉、萌萌的鲤鱼灯和小羊香薰盒……分别获得了二、三等奖,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文创产品,供大家挑选。

 

  这些文创产品,有卖的

 

  “微服私访”行李牌霸气

 

  “放肆,也不看看朕的身份!”古装剧中,康熙皇帝喜欢身着便装出宫转转,遇到危险的时候,从腰间掏出一块“金牌”,既能化险为夷,又能惩恶除奸。

 

  在南京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店里,就能看到这样的“金牌”,而且还和皇帝用的是同款哦。它以皇帝金牌为模本,周身黄色彰显着皇家气质,金牌上半部分有龙腾图案,下部印有“微服私访”四个大字,霸气十足。除了霸气的外观,这块“金牌”还很实用,它其实就是一个行李牌。

 

  “天下一人”开瓶器好用

 

  2014年12月26日,《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在南博特展馆正式开展。展厅中,宋徽宗的《鸲鹆(qúyù)图》最火。这幅画上,两只八哥遥遥相望,正上方,还有乾隆皇帝的题词“活泼泼地”……

 

  如今,这幅罕见画作变身卡状开瓶器,在文创产品货架上现身。除了节选部分画作外,宋徽宗独创的“开”字提名也被保留下来。南博专家介绍,看上去像是“开”字,其实是“天下一人”的意思。

 

  每次使用这个小玩意,啤酒、饮料应声而开,一瓶又一瓶。“你说你是天下一人,我偏要你开开开。”

 

  西汉金兽变身橡皮好玩

 

  来自盱眙的西汉金兽,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出的最重的金器。1982年,这个分量十足的家伙被当地农民一锄头挖出来后,以其憨态的模样、精良的工艺赢得了众多粉丝,但却困于博物馆中,粉丝们只能远远观看。

 

  如今,金兽缩小了尺寸,变身小小橡皮。虽然金兽不再金,但头枕于前腿上、身材短粗、全身布满斑纹的小家伙仍处处散发着“蠢萌”气息,让粉丝们爱不释手,能够近距离欣赏、把玩。

 

  同为南博镇院之宝的广陵王玺也被做成了小小橡皮。这枚印由高纯度黄金制成,印文刻有“广陵王玺”四字,印钮则是独特的乌龟造型。如今,拿着这枚玉玺状橡皮,一种“玉玺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愁”的自豪感喷薄而出。

 

  “竹林七贤”冰箱贴高雅

 

  “竹林七贤”为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他们常结伴游于山林,沉湎于酒乐。这幅画发现于南京西善桥宫山大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一幅魏晋人物画的实物,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如今,展示魏晋时期风景和人物的宝贝被制作成了冰箱贴。只要将这八小块贴在冰箱门上,竹林七贤及景象立马在眼前铺展开来。喝上一口小酒,配上点小食,瞬间穿越到魏晋,与七贤举杯共饮。

 

  这些文创产品,获奖了

 

  去年,南京博物院进行了 “博雅杯”文化创意衍生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历时5个多月,共收到来自全国的参赛作品400余件,经评选,《富春大岭图——画意倒流香炉》、《牛角耳勺》、《十二生肖挂历表》等作品获二等奖,《 鸾凤和鸣》、《南博木梳》、《梦寻千年 DIY烛台灯》等作品获得三等奖,另有50件作品获得优秀奖(一等奖空缺)。“这些创意设计,绝大多数将来会变成产品,走向市场。”南京博物院文化创意部主任邱永生介绍。

 

  龟形筷架寓意“快嫁”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龟”是慢的代名词。然而慢不全然是负面的,如在用餐时要细嚼慢咽,才能促进消化吸收。中国台湾的设计师钟青锦不仅设计了萌萌的“鲤鱼”造型灯具,还以广陵王玺为参考素材,设计出“龟”形筷架,提醒人们吃东西要细嚼慢咽。

 

  设计师还解释了龟形筷架的另一个创意,“有一个数学公式:负×负=正。套用此公式,一对龟形筷架:慢×慢=快。祝福周遭的女性友人早日觅得良缘。此外,筷架的谐音也是“快嫁”。

 

  《富春大岭图》变身立体香炉

 

  《富春大岭图》出自“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之手,画作展现了他晚年居住的富春江风景,这件作品如今正在《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上展出。

 

  这次文创产品创意大赛中,南京一喜艺术品有限公司的马英俊以《富春大岭图》为原型,将山水画制作成立体造型,并且以烟代水,环绕于山脚和山间小路,活灵活现呈现出富春江风景。制作材料上,选择紫砂或黄铜铸造,烘托出古画的深厚意蕴。

 

  设计说明中介绍,倒流香则需另行配置,香体造型可采用葫芦形或莲花形。

 

  南博老大殿做成烛台灯

 

  除了价值不菲的文物之外,南博本身也成了一类宝贝、一种情结。

 

  在这次评比中,创作者沈涛、丁长虎将南博的老大殿作为原型,以建筑图片为题材,制作出烛台灯。在昏黄的烛光、摇曳的光影下,一起梦穿千年,追寻祖先的足迹。除此之外,南博的镇院之宝金蝉玉叶和云纹铜牛灯也成为烛台灯原型。

 

  据介绍,这个台灯的亮点在于常见的制作工具加上简单的工艺设计,让你可以亲自动手参与文物“变身”过程。备上剪刀、双面胶、蜡烛、灯台等工具,按照文物图片的轮廓裁剪出实物的形状,再将图片卷成圆筒状,用双面胶固定;点上蜡烛放在灯台上,罩上圆筒状图片,一个漂亮的烛台灯便制作完成了,家里如果有孩子也可以一家人一起动手,体验制作文创产品的乐趣。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