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浦历史文化博物馆昨开馆 东山洋房故事你知道吗?
“五大名园”之一的明园屋主后人黄女士讲述往事 汤铭明 摄
广州俗话说,“有钱有势住东山”,究竟在以新河浦为代表的东山小洋房片区里,蕴藏着怎样的名门望族故事?昨日,越秀新河浦历史文化博物馆开馆,馆方欢迎散布全球的屋主后人提供老房资料,还原老房子的故事。
从广州塔往西北方望去,一片由493栋低矮小洋楼组成的民国历史文化街区,与东山湖畔的摩天大楼形成强烈对比,这就是新河浦民国历史文化街区,2007年成为全市首个完成整体修缮的历史文化街区。
新河浦历史文化博物馆位于山河后街77号一座现代建筑内,留声机、欧式沙发摆在客厅里,民国东山少爷的生活场景被还原。从场景区走进展示区,一块块由东山小洋楼后人提供的清水红砖、南洋花街砖在玻璃柜内展示,据说是百年前从国外进口的时髦建材;墙壁上展示的是一幅幅老照片和老地图,还有一个个东山小洋楼的模型,细细地忆述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华侨回国投资建房,打造广州首个近代化街区的故事。
2015年60多岁的黄新穗女士,是在新河浦社区出生长大的老居民,1980年迁居海外后,会不定期回祖屋居住。在她看来,外界对新河浦的认识更多是从建筑特色上,其实新河浦很多名人的故事更值得记录和关注。
黄新穗记得,现位于培正路12-14号的明园,是祖父黄跃民在上世纪40年代,利用在美国芝加哥做洗衣工积累30余年的资本回国建起来的。这是两栋楼高三层的红砖洋房,罗马柱、欧式铁窗、水刷石仍然完好保留着,小洋楼后面,还有一座专供佣人住宿及厨房所在的配楼,以廊道连接。黄新穗说,这是考虑到防火安全和主仆有别而分隔开来的。
如今,老房出租给一家设计公司做办公室,屋内仍完好保留当年的水磨石米地、杉木门窗。租户张先生表示,知道当年能在此建房的华侨都有一定来头,至于故事,面对上门探访的摄影爱好者,他不知如何讲述。
黄新穗感慨,明园算不上著名建筑,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河浦民国别墅被拆除,中西合璧的小花园越来越少了,自家祖屋被评为新河浦“五大侨园”之一,黄新穗感到很意外,“曾经有单位打算征收这块地,我们考虑到要保存祖辈的心血,就想尽办法保护这座房子”。
东山街文化站站长表示,新河浦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前身是东山街文化站,是越秀区17个社区微型博物馆之一,从2013年年初开始布置,前期曾向新河浦社区的居民征集展品,获得一批老建材、老照片及老书信等,由于有价值的实物不多,目前展览仍以文图展板展示为主。该博物馆会不定期安排新河浦老居民向参观者讲述东山小洋房的故事。
游览贴士
新河浦半日游
新河浦历史文化博物馆为中心向四周辐射500米,社区内15座民国建筑“连成一体”。街坊可按以下路线安排“半日游”:
从地铁东山口站E出口走进署前路,即进入新河浦历史文化片区。在庙前直街行走100米,首先看见的是百年老校广州市第七中学、培正小学、培正中学(前身为培道中学),沿着七中旁的寺贝通津,可游览基督教东山堂;之后沿着恤孤院路、培正路,可分别游览新河浦五大侨园(春园、明园、简园、逵园、隅园)、中共三大会址、新河浦花园;最后到达新河浦历史文化博物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