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农民马振得自家院内建博物馆 展现民俗情结

初冬时节,记者在宁河县俵口乡兴家坨村民俗博物馆内看到,排着长队的小学生们正在逐个房间参观,孩子们抚摸着这些光滑、变色的风箱、碾子、耙地用过的木丁耙、马车用过的木驹子,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孩子们感慨万分。

      宁河县俵口乡兴家坨村农民马振得,在自家院内建成了展现民俗情结的博物馆,让散落、积压、不值钱的“老物件”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初冬时节,记者在宁河县俵口乡兴家坨村民俗博物馆内看到,排着长队的小学生们正在逐个房间参观,孩子们抚摸着这些光滑、变色的风箱、碾子、耙地用过的木丁耙、马车用过的木驹子,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孩子们感慨万分。

      兴家坨小学校长李志江在参观时告诉记者,小学生们通过参观馆内“老物件”,从中感悟到过去老一辈人的艰辛和“老物件”的珍贵,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好好学习、珍惜美好生活的热情。李志江说:“通过今天孩子们的参观,感受到了孩子们从内心发出来的喜悦,我想在今后的过程当中,我们将会把兴家坨村这个民俗博物馆作为我们学生的一个实践基地。”

      这座民俗博物馆在筹建过程中,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天津市桦东电力某公司总经理刘艳梅亲自登门,将自家老人用过的纸质针线笸、加工芦苇用的剶子一并赠送给兴家博物馆。刘艳梅说:“作为我们很多工商联的朋友们也都非常关注这项事业,因为它不仅传承了民俗文化事业,而且它也能够唤起人们对民俗文化的一些记忆,所以今天我就特意从家里,我们家老太太曾经用过的两件老物件就给马总送过来,也算是为宁河博物馆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吧。”

      今年五十二岁的马振得是宁河县俵口乡兴家坨村农民,他兴建的民俗博物馆,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但他告诉记者,这三百多万元花的值,就是想让大家记住历史,感受前辈的智慧结晶,让民俗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马振得说:“这个项目是纯公益的,将来也不会产生任何什么门票啊、收费啊,什么费用都没有,完全是提供一个大家回忆过去,还一个对未来的孩子们起到一个教育的作用。”

      只要是老马认准了的事,十头老牛也拉不回来。由于马振得酷爱历史文化,偏爱收藏一些民间年不值钱的“老物件”。近几年,他先后收集了大量用于加工粮食的磨盘碾子、马灯、老秤、钱粮布票和一些领袖画像、照片以及连环画等藏品。马振得说:“这个兴家民俗博物馆自筹建到目前有很多朋友不断到这里来参观和提出不同的意见,而且,还给咱们送来很多老物件,以表示对博物馆的支持。”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马振得满怀信心说,明年开春,将对博物馆院内进行美化、绿化,对假山石喷泉、木制栈道、休闲走廊、地下酒窖等设施还要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我们在征求大家广泛意见的基础上,对博物馆的设施和绿化景观进行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