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砖瓦的大智慧
2014-12-22 13:46:54 作者:孙 璇 来源:经济日报 已浏览次
建筑不是空壳,而是凝聚生命力的标本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坐落在明清皇家坛庙先农坛古建筑群内,与喧闹的街市若即若离,环境清幽,古柏参天,冬季萧瑟的阳光下透着庄严,别有一番韵味。这里是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博物馆。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形容建筑的重要性时曾富有诗意地说,城墙就是北京的生命。建筑是凝固的生命,是无声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建筑犹如座座里程碑,镌刻着人类社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成就,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贡献的重要标本。于是,带着对我国建筑艺术的敬仰,我来到这里。
展厅面积达2700平方米,分为“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中国古代城市”、“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欣赏”等4个部分,通过文物、图片、模型及多媒体等形式,形象又通俗地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穿梭在各个展厅,如同游走于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华夏民族几千年建筑文明史一一浮现眼前。而我也仿佛化作画卷中的主人,行走于灿烂的历史之中。我国古代建筑构架的恢弘,建筑材料的复杂多样使你不得不为前人的聪慧头脑和非凡创造能力而拍手叫绝。
展厅内陈列的“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系统地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妙。它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图表照片、栩栩如生的实物、至精至美的模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的原始状态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墙高筑、布局严整的宫廷建筑所走过的漫长里程。
从地穴到木骨泥墙原始地面房屋,从木架夯土庭院到颇具气势的木墙瓦楞建筑群落,从汉代未央宫到唐朝大明宫,从元代四合院到明清园林建筑……古代建筑所折射出古人在思索并解决人与自然、与环境空间关系时所体现出的智慧和哲理,令人赞叹不已。
秦汉伟构,隋唐气韵,宋代绮丽,元朝自由,明清辉煌,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尽收眼底。除此之外,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各地区建筑特色——北国之雄浑,江南之典雅,蜀中之朴真,穿梭其中,不得不感叹我国古代建筑的灿烂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恢宏大气令人陶醉,建筑中的“小心思”更透着大智慧,令人着迷。美轮美奂的天花藻井、流光溢彩的琉璃瓦件、惟妙惟肖的油饰彩画、鬼斧神工的砖木雕刻、金扉朱楹的门窗艺术,技艺精湛,匠心独运,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建筑就陈列在先农坛太岁殿、拜殿、西配殿内部,高大威武的红色柱子略有暗淡,抬头可望的精美藻井并未因岁月蒙上的尘土而逊色。当历史与历史碰撞,建筑也在建筑中得到升华,内心赞叹的火花擦出了一道道光亮。这是伸手可碰的建筑艺术,这是可触摸的历史。
一位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道,建筑折射出的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劳动群众的智慧与力量。领略中国古代建筑辉煌的发展历程,欣赏着她典雅精致的造型和独具一格的技艺时,我们能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千年的生命脉动,进而引发对历史、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走出展厅,望向先农坛外面一栋栋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楼房,这群建筑四四方方,索然无味。因为建筑本来就不是一个空壳,而是具有生命力的标本,兼备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灵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