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件珍贵文物入藏国博 有文物一度颠沛流离(图)

楠木厅内的一张大桌子上,11件文物围成一圈儿,这些都是国家文物局自2002年以来从世界各地征集到的文物精品。简短的捐赠仪式一过,耿宝昌等文博专家就围拢上前,逐一鉴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国博开放两年多,位于中央展厅一侧的楠木厅鲜有开放,这个定位为重要文化和国务活动的精巧会议室,昨天向11件珍贵文物打开大门。

 

       楠木厅内的一张大桌子上,11件文物围成一圈儿,这些都是国家文物局自2002年以来从世界各地征集到的文物精品。简短的捐赠仪式一过,耿宝昌等文博专家就围拢上前,逐一鉴赏。

 

       一件西周作册吴盉,通高20.5厘米,通长47厘米,口径20.5厘米,腹深18.7厘米。虽历经千年岁月磨砺,朴拙地纹饰依然清晰,有些地方露出发亮的铜色。探头往器物里面看,盉内底刻着难以辨认的铭文。国家文物局出具的铭文资料显示:“一共6行,60个字,有些有损。”

 

       一位青铜器专家为大家讲解这件西周作册吴盉:“‘作册’是当时的官称,相当于史官。‘吴’应该是这件器皿主人的名字。”一旁,国家博物馆的负责人扭头嘱咐工作人员:“收入文物库房后,要把铭文清理出来,方便今后展出。”

 

       一尊北魏砂岩半身佛像保存完整,从相貌上看,眉清目秀、温文尔雅。专家说:“从质地和造像的造型可以断代,这件佛像是云冈二期的佛像,当年被盗掘,一度颠沛流离。”

 

       这次入藏国博的文物大多经历相似。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致辞中表示,国家文物局一直高度重视流散文物的征集和保护工作,近年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规范运作,征集了一批各类别文物。此次划拨国家博物馆保存的11件文物,是历年征集文物中的精品,相信这些文物能在国家博物馆中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展示,也是这批曾经流散漂泊的文化遗产的“最佳归宿”。

 

       捐赠仪式过后,国博工作人员带着白手套,仔细地将文物层层包裹,放入囊匣。每一件文物的具体信息以及保存现状都详细记录在册。一件春秋战国虎形玉佩,整个器形非常完整,表面似有凹凸不平的雕饰。工作人员说:“这件文物的珍贵之处在于雕工,其实表面是平的,是通过技法产生了凹凸的视觉效果。而且玉佩的鼻部还有一些小磕碰。”这些都一一记录在册。

 

       每一件文物的收藏过程都要持续五六分钟。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一定会加强对这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以更好地发挥文物价值,服务社会公众。

 

       此次国家文物局向国家博物馆调拨文物包括商代饕餮纹方彝、西周作册吴盉、春秋战国虎形玉佩、北魏砂岩半身佛像、宋代褐漆观音菩萨坐像、南宋夏圭《秋郊归牧图》、《柳荫牧笛图》册页、明万历款五彩穿花龙出戟花觚、清康熙辛丑款铜胎画珐琅花蝶题句杯(2件)等,涉及古代绘画、瓷器、玉器、青铜器和雕塑造像等门类,为我国商周至明清时期文物珍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昨天,国家文物局将近年来征集的商代饕餮纹方彝、西周作册吴盉、北魏砂岩半身佛像、宋代褐漆观音菩萨坐像等11件珍贵文物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责任编辑:水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