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痴迷收藏 想建博物馆
“我想要有个博物馆,让这些嘉绒文明发展的见证传承下去。”每当活佛阿旺•丹贝降参看着堆满整个房间的古董时,他都会忍不住犯起愁来。
今年46岁的阿旺•丹贝降参,是四川甘孜藏区顶果山雍忠左钦岭寺苯波教寺院的第39世活佛。近3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收集能够反映嘉绒文化的物件,共收集文物3万余件,经书50余万张。
“藏区的群众都戏称我为‘乞丐喇嘛’‘活佛老板’。”回忆起自己的收藏之路,阿旺•丹贝降参感慨良多,当时又破又小的寺庙里堆满了“废铜烂铁、破陶罐”,让他背负堆积如山的债务。当地群众都不理解,劝他放弃,但他却咬牙坚持了下来。
纵观阿旺•丹贝降参收藏的物件,从宗教器具到红色文物,从民族手工艺制品到孩童手中的玩具,从野生动物的头骨到层层叠叠的古代书籍,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阿旺•丹贝降参介绍,他从小喜欢收藏一些小物件,1989年,他被认定为顶果山寺第38世活佛拥中降参的转世灵童到顶果山修行,当时的顶果山寺一片倾颓景象,丹贝降参带领全寺上下,一起动手翻修寺庙房屋,在修缮过程中,不断有战壕、弹壳、手雷等战争遗留物品出土,自此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收藏之路。
“这些武器是一段历史的见证。”阿旺•丹贝降参说,当时他看到寺庙周围残存的战堡、战壕很好奇,便向寺里的老喇嘛和周围村庄的老人打听来历。红军长征时期,红五军团三十七团曾以顶果山寺为根据地,在此驻防长达半年之久,活佛拥中降参利用自己在藏区群众中的影响力,劝说他们参加和配合红军战斗,并把寺庙储藏的8000多斤粮食和钱财捐献给了红军。
“很多人很少会听老人们唠叨,而很多精彩的故事和历史就这样成为了绝响。”阿旺•丹贝降参有个习惯,在听老人们讲故事时都会用笔记本记录,在试图用文字描述的时候,更希望能够找出更多物品还原当时的场景,因此他对每件藏品的背景和来历也都清清楚楚。
6年前,阿旺•丹贝降参拿出3000多件藏品,在顶果山寺内建立了小型红色文物陈列馆,并免费向社会开放。丹贝降参认为,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们应该在特定的场合中发挥特定的作用。
“过来参观的人大多都是当地的藏民。”阿旺•丹贝降参表示,顶果山的红色文物是寺庙两代活佛爱国爱教的见证者,同时也能为甘孜州和丹巴县的红色旅游做一点贡献。
收藏这些文物不仅掏空了丹贝降参的所有家产,至今依然有未还清的债务,同时体力透支过度,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直到今天,丹贝降参说起所藏器物的历史和跟这些东西的故事时依然满怀骄傲。
“藏区缺乏文化保护意识,很多文化正在缓慢流逝。”阿旺•丹贝降参称,顶果山所辖教区包括了丹巴、金川、康定的部分地区,这里曾经是嘉绒文明的核心区域,而老旧的器物很多是跟嘉绒地区人们生产生活有关,是整个嘉绒文明发展的见证。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嘉绒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许许多多的谜题,当阿旺•丹贝降参如数家珍地将每一件文物的故事娓娓道来的时候,一副生动的嘉绒历史画卷就在眼前展现开来。
阿旺•丹贝降参表示,收集的这些器物、书籍,如果只是作为私人收藏,那么它们以及所代表的文明就只成为个人把玩和研究的小情趣,如果能有一处集中的平台,才能把嘉绒文化展示出来、传承下去。“能够客观公正的认识到嘉绒历史,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也很重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