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博物馆教育领域合作有前景

      近日在福建厦门举行的“2014中美博物馆教育论坛”上,多位中美学者分享了两国博物馆教育的特色做法。

 

      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在早教、家庭博物馆等理念与实践上值得中国借鉴,而中国博物馆教育飞速发展,更多新式理念的运用也为两国相关业界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两国可以在不少领域进行充分对话与合作。

美国博物馆联盟教育委员会主任Sarah Jesse介绍了美国博物馆设计教育项目的标准:“美国博物馆注重教育项目的参与性、相互性、个性化和探究性。博物馆创造机会让受众参与,通过提问和交互而非陈述让受众获得各种能力;与受众共建博物馆教育场景,并针对不同受众设计个性化项目,鼓励他们进行主动学习。”

 

      美国史密森博物馆早教中心创办人、原主任Sharon Shaffer指出,目前中国博物馆中儿童早教部分比重较少,建议能够多给儿童空间和专门性的展览:“儿童的视角和对事物的反映与成年人截然不同,儿童布展需要以‘玩’为主,项目设计要让儿童通过视、听、嗅、触、说进行整体感受。”

 

      美国亚特兰大高级艺术馆教育部原主任Patricia Rodewald介绍了美国的家庭博物馆理念:“美国的博物馆近年也不断衍生出新理念与新的实践。例如,美国有很多博物馆设立‘家庭博物馆’,通过展陈的精心打造与细节的设置,能够方便一家人一起体验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副主任赵菁表示,传统的博物馆模式是“以藏品为中心”,现在不少博物馆正在转变角度,变为“以受众为中心”:“中国不少博物馆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中国博物馆相对侧重青少年教育,通过参观讲解、科普短剧、知识竞答等活动都给学生们带来全新的博物馆体验。”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