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31座博物馆14座民办 大部分门庭冷落经营陷入困境

      “一座城市文化的品味,需要民办博物馆的支撑。”日前,东莞市长袁宝成掷地有声,称要对优质民办博物馆给予奖励。东莞决定从2015年至2017年,每年安排130万元对2014年至2016年度新建成的民办博物馆进行扶持补助。东莞目前有31座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其中民办14座。这些博物馆生存状态究竟如何?记者对全市多家民办博物馆进行实地走访,结果发现“有人欢喜有人愁”。跟产业挂钩的、文化产品兴盛的大多门庭若市;而一些传统的、依托展览单打独斗的则显得“举步维艰”,甚至靠贱卖展品度日。

      冷清成为常态

      东莞人均博物馆拥有量超过广州。广州1200万常驻人口只有不到50家博物馆,而常住人口800万的东莞,博物馆有31座,其中14座都是民企老板自掏腰包兴建的。东莞民间博物馆虽然不少,但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记者走访了中国建陶博物馆、旗峰山艺术博物馆、东莞钱币博物馆、森晖自然博物馆、圣心糕点博物馆等在内的10家民办博物馆发现,“冷清”成为常态。即便是“十一”黄金周期间,这些博物馆也乏人问津。

      位于4a级旅游景点粤晖园内的粤剧博物馆在记者参观的2小时内,没有游客。森晖自然博物馆馆藏价值超4亿。但据工作人员介绍,平时到博物馆参观的大多是学校组织的学生,这都是博物馆负责人多方斡旋促成的,“幸亏我们是科普教育基地,否则可能学生都很少来”。这些民办博物馆中,除了森晖自然博物馆收取门票外,其余都免费。其中跟旅行社合作的建陶博物馆、圣心糕点博物馆,客流以旅行团为主。

      多与产业捆绑

      最初,不少民营企业家投资办民营博物馆,就是希望通过文化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005年,唯美公司斥资3000万元兴建全国第一家企业建筑陶瓷博物馆,博物馆展厅面积15000平方米。唯美陶瓷董事长黄建平称,在陶瓷产业方面,东莞跟佛山的石湾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建筑陶瓷博物馆的开张,能为东莞陶瓷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东莞市钱币博物馆由东莞农商银行(原东莞农信社)筹资建设;饮食风俗博物馆则是东莞市莞香楼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的一个民营公益博物馆……东莞大多民间博物馆都和产业捆绑。东莞旗峰山博物馆行政馆长王跃庆称,旗峰山博物馆目前全年的日常运营成本,包括场地、人工、自身展品的维护等大概需要100万元。目前的收入来源全部集中于博物馆内的8家艺术品商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