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大型文物展云集多家镇馆之宝

      时值APEC会议在京召开之际,大型文物展览“丝绸之路”已于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由国家文物局特别筹划的“丝绸之路”展,旨在通过精选的400余件珍贵文物,展示丝绸之路两千余年的历史过往与灿烂成就。

      据介绍,展览以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为主线,分为“黄金草原与中国的早期交流”、“汉营西域与丝路交通”、“胡人来华与胡风浸润”、“厚重多元的宗教艺术”、“包容四方的大唐文化”和“碧波中的帆影”,共6个单元,集中展现了丝绸之路上的人情风物、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等。

      国宝云集  一级文物占六成以上

      此“丝绸之路”展汇集了来自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广东、福建、湖南、上海、江苏、山东、安徽、四川等16省的44家文物机构精选出400余件文物珍品,年代跨度从战国至明清,质地包括金、银、铜、石、玻璃、织物、纸、陶、瓷等,类别涉及青铜器、金银器、玻璃器、陶瓷器、丝绸、文书、壁画、石雕等,其中大部分文物是一级文物,充分保证了展览的档次和规模。

      据了解,“黄金草原与中国的早期交流”单元展出的马家塬墓地的部分出土文物属于首次面世。

      值得一提的是,“厚重多元的宗教艺术”展区内,法门寺地宫出土鎏金银捧真身菩萨首次离开法门寺展出,据工作人员透露,这件文物的点交时间最长,耗时一天半,就是为了清点菩萨像身上474颗珠子,“下次再出馆展出的可能性为零”。同在此展区的董钦鎏金佛造像,是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多媒体互动  造景手段还原古迹场景

      在展示手段上,此次展览增设多媒体、设置小场景等辅助展示手段,以期对展览进行层次和内涵丰富的展示。

      除常规多媒体播放手段外,此次展览特设包括《丝绸之路上的著名人物》、《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物古迹》、《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动植物》等在内的多媒体互动展示。另外,更运用造景手段,将胡商牵驼图壁画和10件骆驼俑结合,营造丝路驼队场景。

      另据了解,此次“丝绸之路”展览是首次将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统一于同一展览中。同时,首次将营盘男子墓、李贤夫妇墓、虞弘墓以及金乡县主墓作为组合集中在同一个展览中展示,展现从汉晋至隋唐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状况。

      在展览展出期间,国家博物馆还将推出4场针对少年儿童的,以“重游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公共教育活动。该活动通过“绘制地图”、“展厅参观”、“动手体验”等环节,让少年儿童系统全面的了解“丝绸之路”所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据悉,该展将持续2个月,到明年1月5日闭幕。

      【相关链接】

      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丝绸之路”大型文物展览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单元为“黄金草原与中国的早期交流”。展览通过战国至西汉早期中国丝绸和铜镜的西传、草原动物纹样的东传及被中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展示欧亚草原与中国的早期文化交流,带出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其中,马家塬墓地的部分出土文物属于首次面世。

      第二单元为“汉营西域与丝路交通”。此展览包含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经营、沙漠之舟组成的丝路商队、五彩绸缎映丝路、世界贸易的缩影、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五个组,重点介绍汉至唐历代政权对西域的经营管理和丝绸之路开通后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与传播,重现丝绸之路昔日的繁荣景象。其中,张骞墓出土的封泥,自1938年出土以来首次与观众见面;兽首玛瑙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玻璃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弈棋仕女绢画、营盘男子等都是值得关注的珍品。

      第三单元为“胡人来华与胡风浸润”。此展览下设北朝望族对异域文化的追逐、来华粟特人的天国记忆、乐居大唐的外国人、唐人生活中的胡风印迹四个组,通过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记载,对来华胡人及其生活进行展示,中肯诠释胡风对汉地的影响。特别通过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的外来物品展示中原望族对异域文化的青睐,通过隋代虞弘墓的石椁及石人雕塑展现来华定居的中亚人对汉文化的认同和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态度。

      第四单元为“厚重多元的宗教艺术”。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此外,以粟特人为代表的来华胡人也把祆教、摩尼教和景教带入中国。此单元精选的40件宗教文物全面展现了传入中国的多元宗教艺术,尤其是佛教造像和石窟壁画,清楚地再现了中印佛教艺术的交流融合以及佛教艺术在中国传播、发展和再创造的光辉历程。

      第五单元为“包容四方的大唐文化”。丝绸之路到唐代达到鼎盛。此单元特别通过李唐王室成员金乡县主墓出土的陶俑组合完整展现大唐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包容的气度。以舞马银壶为代表的著名的何家村金银器窖藏出土物、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殿堂级文物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备马图壁画、马球图壁画等是此单元明星展品中的明星。

      第六单元为“碧波中的帆影”。唐朝不仅陆路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阶段,与其他国家的海上贸易也有较大的发展。考古发现证明唐代瓷器、金银器等经由海路销往外国,波斯等地的阿拉伯陶器等也经由海路输入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此单元包含唐代外销瓷上的异域色彩、鼎盛的宋代海外贸易、盛开在丝路上的元青花、明清外销品上的中国风与异国情调四个组,将重点通过瓷器贸易展现唐代至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其中“黑石号”、“南海一号”、“碗礁一号”的出水瓷器、元青花、长沙窑的代表瓷器是此单元的亮点。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