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俗博物馆展出30多件明代古墓出土衣服

三品文官补服

凤头鞋。 顾炜 摄
明代“建设部副部长”的官服什么样子?明代的“白富美”怎么穿衣?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到甘家大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看看《衣冠明道——泰州出土明代服饰展》。30多件明代古墓中出土的衣服、鞋帽,从泰州博物馆运来,现代快报记者昨天先睹为快。这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26日。
三品文官官服胸前绣着飞舞的孔雀
长衫、帽、裙、裤、凤头鞋、背心、披风、靴子、香袋、手帕……展厅里这些服饰的主人,要么是明朝官员,要么是当时的“白富美”或“高富帅”。“所有的展品,都是从古墓中出土的。”泰州市博物馆陈列部馆员郭正军介绍。
最为华丽精致的,要数那件长长的补服了。补服姜黄色,绸缎质地,胸口处缝了一块孔雀补子:一对孔雀飞舞在云朵上……
明清时期,官员穿缀有“补子”的官服。明代补服的补子是40至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表示品级。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
展出的这件孔雀补服的主人,名叫徐蕃。上世纪80年代,泰州东郊发现了一座夫妻合葬墓,开棺时徐蕃的遗骸还没有腐烂,软组织有弹性,毛发、胡须、睫毛完好。“这件补服是从徐蕃的遗骸上取下的,他一共穿了8层衣服。这件穿在最外层。”
史料记载,徐藩于1493年考取进士,一开始是南京吏部给事中,因为讨论当时的太监刘瑾专权被抓,差点被打死,后被流放。刘瑾死后,他东山再起,官至工部右侍郎……郭正军介绍,明代中央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工部负责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相当于当今的建设部。徐蕃也就是“建设部副部长”。
精巧凤头鞋只有20厘米长
展厅里还有一双凤头鞋,鞋头是凤头形,很小且短。“这双鞋的长度仅20厘米,反映出当年女子缠足已成风气。”郭正军说,这双鞋是从一位明代不腐女尸脚上取下的。
缠足兴起于北宋。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明代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弓弯。凤头鞋鞋头以凤为饰,凤头朝后,有回眸顾盼之势。明代有时将其简化,把翘头女鞋也称为凤头鞋。
护膝做装饰,“怎么好看怎么来”
展厅中有两对护膝,薄薄的,黄色绸缎上绣着精致的花纹。
“明朝的护膝,起的是装饰美化的作用,和现在的护膝功能不同。”郭正军介绍,明代年轻女子把它穿在脚踝到膝盖上,这样走起路来姿态优雅;年龄大一点的女性就绑在膝盖上,主要起保暖作用。
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护膝有的是彩镶,有的是绣画,有的纯素,甚至有的在上面装饰有金珠翡翠,反正怎么好看怎么来。
幕后
明代服饰得以保存
源于古墓密闭性好
郭正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展出的衣帽、枕头等,都是从泰州当地的明代古墓中出土的。
这些400多年前的服饰为什么能保存得那么好?郭正军表示,这和泰州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浇浆墓的丧葬习俗有关。所谓浇浆墓,是指墓葬木棺外包石灰、粗沙、糯米浆等材质搅拌成的“胶浆”,经层层夯打筑成,可有效隔绝空气的氧化腐蚀。不少保存好的浇浆墓,出土的随葬品都是完好保存。此外,泰州地处江淮之间,双水绕城,再加上海拔较低、气候潮湿,各种有利条件的叠加,才让今人有机会一睹明朝人的穿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