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触网”需逐步推进 政府将发挥主导作用

      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承古代文明、收藏研究文物、传播公共教育的重要机构,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日上午,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刘超英、首都博物馆副馆长杨文英做客中国经济网品牌视频访谈节目 《文化名人访》时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博物馆日渐兴起。但博物馆“触网”还需满足一些条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超英

做客中国经济网品牌视频访谈节目《文化名人访》 中国经济网记者王泽彪/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杨文英

做客中国经济网品牌视频访谈节目《文化名人访》 中国经济网记者王泽彪/摄


      网上博物馆是博物馆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刘超英阐述了网上博物馆的含义。她认为,网上博物馆就是观众通过网络依然能够获取知识,看到文物,得到艺术享受和完整系统的支持。

 

      杨文英对网上博物馆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她认为,网上博物馆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思路。博物馆的接待能力有限,现在很多人愿意从网上浏览一些博物馆的信息。例如,首都博物馆年接待量约有120万到130万人次,但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不能仅仅面向这些观众。杨文英同时指出,现在关于网上博物馆的讨论虽多,但是真正完全网络化的博物馆数量较少。

 

      数字化工作需要逐步推进

 

      对于网上博物馆是未来博物馆发展趋势的这一观点,刘超英也表示赞同。她强调,博物馆如果建网上博物馆,首前期要进行数字化工作。这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

藏品研究需要一定时间

 

      杨文英认为,网上推出的文物展览,必须把文物研究透才能展现给公众,而对于藏品的研究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有很多网站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距离网上博物馆还有一定距离。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有条件省级博物馆的重视。很多博物馆都推出了网上博物馆。杨文英认为,网上博物馆这条路未来将会越走越宽。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在我国,公立博物馆占绝大多数。因此从政府的投入,包括资金的导向、政策的扶持,政府都将发挥主导作用。”刘超英如是说。同时,博物馆所扮演的角色也决定了其博物馆不仅仅是文物收藏、展览、研究的机构,还具有很多的职能,例如文化窗口、国际交往窗口以及国民教育的阵地。因此,政府在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