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万里行:博物馆的感召力
2014年10月29日星期三。在莫斯科的生物时钟,与北京大不一样。昨晚大家的摄影蛮丰满,回到酒店,纷纷举杯庆贺,小酌后,我感到头晕,回屋仰头便酣睡起来。谁知,夜里一点钟,醒啦,辗转半天就是无法入眠,干脆起来整理稿件,不知不觉,整到早晨9点40分,匆匆忙忙整理摄影物件,出发。
早晨10点钟,莫斯科阴云笼盖四野。我们驱车来到莫斯科胜利广场,进入二战胜利博物馆。刚进大厅,优雅的交响曲让我心驰激荡,原来博物馆的交响乐正在排练,悲壮的乐曲使得二战博物馆内,似乎显现出了硝烟弥漫的隆隆枪炮声。小学生,中学生,一拨一拨地来这里参观,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地在听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我听博物馆的娜大莎介绍说,每天,都有许多的学校学生来到这里,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为了祖国的解放,有多少战士战死在沙场,大家都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里是最好的爱国主义大课堂。
我徜徉在这博大的博物馆中,各种枪炮、实物、加上二战时期战场上的照片、纪录片,看着看着,我的心被拽回到1941年到1945年的苏联卫国战场上。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德国集中77个师约200万兵力,14000多门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打败苏联,以此向全世界显示其“闪击战”的威力,以及德国武装力量的“不可战胜”。
莫斯科的防御战役在长约1000公里的地带上展开,由于当时苏军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兵力只及进攻敌军的一半,所以德军曾一度推进到离莫斯科市区仅25公里的地方。苏联军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军浴血鏖战。莫斯科的工人和居民组织了几十个工人营和民兵师,数百个打坦克班。全市出动50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11月7日,在敌军距莫斯科仅70公里的最艰苦的时刻,红场上举行了意义非凡的盛大阅兵式,斯大林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迫使德军后撤100—250公里,解放了1万多个居民点。为扩大成果,苏联9个方面军从1月8日到4月下半月向敌人发起全线反攻,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 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及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
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战争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城。 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人们几乎倾城而出,纷纷涌上街头。在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围观群众人山人海,挤的风雨不透。在围观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苏军在战胜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这些老人,妇女和儿童就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亲人,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被入侵的德军杀害了。
失去亲人的痛苦把原本温和,善良的人们激怒了,他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将牙齿咬得咯咯响,一双双充满血丝与复仇火焰的眼睛齐刷刷的向俘虏走来的方向注视着。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大批的军队和警察出动组成一堵墙,排在愤怒的人群前面。 战俘出现了,近了,更近了。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喊着打倒法西斯,有人叫骂着让杀人的凶手偿命,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企图阻止,马上被汹涌的人潮冲得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组成人墙,好不容易才将人潮挡住。 战俘来到人群前面,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步伐蹒跚,每向前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他们有的头上裹着绷带,有的身带重伤,有的失去手脚躺在担架上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 面对激怒的人群,德国战俘呆滞,木讷的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与惊慌。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不住的后退。许多战俘本来就身负重伤,疲惫不堪,在遭到如此惊吓后瘫软在地。担架上的重伤号被扔在地上,无力逃脱,拼命的哭号呼救。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命挤过人墙,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跟前举拳要打。 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号,他头上打着绷带,破烂的军装上沾满了血迹,脸上的稚气表明他绝不会超过20岁。面对扑面打来的拳头,他无力躲闪,瞪着惊恐的眼睛,发出绝望的哭泣。 蓦地,中年妇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站在那里。她怔怔的看着年轻的战俘,心头一阵剧烈的刺痛,在这个年轻伤号稚气的脸上,她分明看到了自己刚刚战死的儿子的影子! 妇女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那只高举的拳头无力的垂了下来,妇女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包着的面包,轻轻的递到伤号的面前。年轻的伤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惊恐的,带着泪光的眼睛盯着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妇女硬把面包塞在他手中,他才如梦方醒,抓起面包连裹在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大吃起来,看得出,他一定几天没吃饭了,饿坏了。 看到伤号饿成这个样子,妇女缓缓蹲下身子,用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伤号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
悲怆的哭声撕心裂肺,骚动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人们惊呆了,一个个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条大街一片死寂。 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些老人,妇女,孩子,纷纷拿出面包,火腿,香肠等各种食品,一起向受伤的战俘拥去... ...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只要你来到这里,就会意识到,战争是摧毁人性的魔鬼,和平是人类幸福的播种机。莫斯科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很重视,学生们看到中国人来啦,很友好地朝我们微笑,与我们合影留念!
在5楼,展示着中国抗日的影片,实物。王二小的故事,鸡毛信的故事,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莫斯科的学生,他们见到了中国人,纷纷示意亲善。博物馆的感召力真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