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博物馆馆藏四万件文物

汉代陶红马 巫山博物馆供图
精雕细刻的商代三羊尊、栩栩如生的西周神鸟骨雕、憨态可掬的东汉庖厨俑……近日,记者在巫山县博物馆里看到,占地8334平方米的馆里,簇拥着不少游客。
据了解,巫山县博物馆目前珍藏着40000余件上起2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下至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设有1个基本陈列室、2个专题陈列室和1个临时展览厅,集中展示了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等有着巫山地域文化特色的文物,反映了三峡文物抢救保护的丰硕成果。而这一切,得益于当地政府和民间人士的共同努力。
汉陶红马重见天日
1998年,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县城迁建,在现巫山新县城党政大楼西南侧约60米处,开挖地基的施工人员发现了一座汉墓,立即向当时的巫山文物管理所(现巫山博物馆)报告。时任文管所工作人员的裴健闻讯后,立即和另几名考古队队员赶到现场,用铁铲不断插入地下,通过带出的土层判断遗迹和文物点。
经过一番艰苦的奋战,终于出土了百余件文物珍品。其中,汉陶红马作为三峡库区出土文物中体型最大的“马”,在2011年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千年“巫音”走近大众
“巫音”又称“神歌”,是一种传统祭祀音乐,发源于长江三峡巴楚之地,它集祈福、表演、祭祀于一体,在巫山民间已流传了数千年。在巫山县博物馆的二楼大厅,一个深黑色的檀木橱窗里,就摆放着老黄经、令钟、手鼓、盆鼓等巫音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巫音传承谱系的第64代传人刘伯枝捐赠的。
2012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骡坪镇玉水村刘伯枝家中,希望能收购他收藏的巫音文物。刘伯枝搬出积累了30多年的手鼓、铜锣等法器,这些宝贝有的是师傅传下来的,有的是他向当地村民购买的,有的是他在旧寺庙里捡来的,大大小小一共百余件文物,最古老的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刘伯枝想将这些文物免费捐赠给博物馆,了却自己多年的心愿。当家人极力反对时,刘伯枝吐露了心迹:自己作为巫音的传承人,儿女竟没一个愿学,祖宗传下来的巫音如今尚能演奏的只剩寥寥数人。现在巫山有了博物馆,若能展出这些文物,让更多的人了解“巫音”,自己也算尽了传承的责任。
在刘伯枝之后,又有十多名民间收藏家相继捐赠出自己的珍藏,其中包括近代名家的字画、宋代的木器、清朝的古书籍……博物馆馆藏更丰富了。
远古文化令人沉醉
在旧石器文化陈列厅,博物馆建造了一个高度约4米的实景山洞,洞里仿照远古人类的生活状态摆放了“巫山人”泥塑和复制的石器等文物,让游客恍若身临其境。而在巫文化展区,几位游客正在体验占卜互动游戏,引得周围的游客好奇不已。
实景展示、占卜游戏……这些高科技的互动展示吸引了更多游客走进博物馆,了解源远流长的巫山文化。
一位小学生参观完博物馆后感叹:“没想到龙骨坡竟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几百万年前已充满了智慧。”她从此加入了巫山博物馆志愿服务队,定期前来博物馆担当热心的小解说员。
“文物,好似一座城市凝固的历史,在这里,人们开启了共同的文化记忆,留住了历史文化的根。”裴健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