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古建筑博物馆 穿越到古代睡龙床
2014-10-14 14:03:44 作者:田思凤 来源:荆楚网 已浏览次
立志建设“文博之城”的武汉,近年来涌现出许多独具特色的私人博物馆,其中,以收集、修复古建筑见长的李庄古建筑博物馆,堪称其中的优秀代表。
近日,记者慕名到李庄参观。驱车到严西湖畔的张公山寨,顺着路边还未凋谢完的荷塘看过去,一座古朴气派的门楼跃入眼帘,老远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介绍,这座门楼建于道光年间,原址在江西上饶,上面挂有三道牌匾,其中“李庄”二字,飘逸灵动,由博物馆主人李炳来先生亲自题写。
李庄:感受古建筑之美
穿过门楼,官厅、民宅、书院、绣楼、戏台,一座又一座造型别致、粉墙黛瓦的古建筑接踵而来,让人顿生错觉,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
一座威严肃穆的明代官厅,门前摆放着大鼓铜锣,“明镜高悬”的牌匾下是审案的公堂,案桌旁矗立着“肃静”、“回避”的牌子,令人顿生敬畏;踏入官宅和“绣楼”的客房,“龙床”、“凤床”等雕花床映入眼帘,又仿佛穿越到了明清大户人家,雕梁画栋,古建筑、戏台、回廊、亭子、流水与树木相映成趣。在这里,哪怕是供保安休息的门房,也是木雕门窗和古董桌椅及古董雕花床。
这个明清古建筑群是李炳来在2010年9月注册批准成立的私人博物馆,里面除了20余栋修复的古建筑,还有李炳来从全国各地淘来的各种瓷瓶、床、桌椅等古董。
记者问到镇馆之宝是什么?李炳来有点犹豫,“宝贝太多,都是我心头所爱。”
衡量再三,他选择了一座乾隆结婚样式的八柱龙床。这座长约2米,宽1.8米,高2.5米的花梨木床,床面四角分别立有圆柱,与门边和门后各二圆柱合为八柱,八柱满雕云龙纹。横楣和围栏均透雕云龙纹。龙床稳重大气,雕工精美,呈现一种庄重华丽的气派。
这座龙床,是李炳来20年前花费两万元在湖北通城的民间藏宝人手中所购,2010年开馆,这座精致的古床展现在游人面前。
住古宅、睡龙床 感受古人生活
“住古宅、睡龙床,可摸可触的雕梁画栋,能让你真切感受古人的生活。”李炳来透露,目前李庄的年游客量已达8万人。在武汉市14家私人博物馆中,它占地最多,30多亩;位置最远,离武汉市中心60多公里。李庄里最具特色的就是可以真实的体验、触摸,近距离的享受这种文化的气息,闲暇的时候来住上几日,好不惬意,李老称不论是平时,还是双休日都是一房难求。
跟普通酒店一样,李庄内的这些有特色的屋子也是按照一般的身份证登记程序入住,共有18间,大多数屋子风格不一,有明清时期的花架床、拔步床,有仿乾隆大婚式八柱龙床等等,根据房型的不同,有每晚480元和680元两种价格。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独享的龙床,如今普通百姓也能睡上一睡。
博物馆主人李炳来:深山老林里“买房子”
博物馆主人李炳来已年过花甲,近年来从经营的企业中全身而退,将心血全部放在古建筑的收藏、修复上。说起博物馆的老房子,李炳来如数家珍,“有10数栋老房子从江西、安徽、湖北的崇山峻岭中淘到,大多无人照料,破坏严重。”
李炳来说,最初收购的时候,有的老房子只剩下梁、门、窗等零部件,其他部分已经破烂不堪了,搬到武汉“整旧如旧”后,才恢复了这些古建筑的风貌。“如果不及时修复,这些老建筑随时会破败消失。”
据了解,为了收购这些“破烂”,李炳来花了1000多万元,复原修复又花了2000多万,这样的项目成本都收不回来,为什么要去做?李炳来轻松的摆摆手说:“我又不是借银行的钱搞这个事,花自己的钱,不用还没利息,大可以把这些老房子摆在这里,让人慢慢看。”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