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博物馆:互联网时代的文明启蒙

      清晨被微信消息通知的鸣叫声所叫醒,移动互联网时代喧嚣繁忙的一天又开始了,无数人在地铁、公交车或是堵塞的车流里掏出手机,触摸这个时代最新鲜的脉动。

 

      晨曦中,浙江台州三门县大湖塘新区一座占地15亩的四层青砖仿古建筑悄悄打开了大门。门前高大古朴的石碑上,正面镌刻着“东方神鹿”形象和两行青碧色的行楷“启东方文化之门 明华夏典藏之理”,石碑后是一圈砖墙围绕的方正碧潭,仿佛要隔绝墙外的浮躁,让慕名而来的人们在静谧安宁中细细品味这座博物馆内的珍藏和文化,感受古代和现代气息的交融。

 

      珍藏文化梦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文物是过往时代的有力见证,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智性大美,历代博古爱物者不乏其人。所谓盛世收藏,浙江地区发达的民营经济为民办博物馆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批有眼光、有实力的企业家、收藏家不断萌发文化守望的自觉,开始兴建民办博物馆。

 

      “与北京、西安、杭州等地相比,台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的厚度或许有所不够,但仍有它鲜明的个性。同时,我们的眼光不会局限于此,而应放在更广阔的地域和历史长河中去发现和传承东方文化的真谛,去提升我们的民族自信,去追寻我们的梦想。”穿着朴素T恤和平底鞋的周星伟凝望着一座北魏佛像说道,对每件馆藏如数家珍的他最喜欢徜徉在各个展厅,看参观者用手机惊赞着拍摄展品,在历史面前他更显年轻。

    

      正是在周星伟的不懈努力下,浙江启明博物馆得到浙江民政局、文化厅、文物局的支持,耗资8700万元,历时3年,终于在去年底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1482平方米,珍藏自商周以来历朝历代的典型性文物两千余件,第一期展出近七百件,成为浙江省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办博物馆,是三门县展示文化遗存、秉承文化传统、传递民族记忆、塑造中华精神的重要阵地之一,对提高三门城市文化品位,拉动三门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品赏国宝美

 

      翠竹摇曳,池水盈岸的启明博物馆内,佛像厅、陶瓷厅、青铜器厅、金银器厅、杂项厅、珍宝厅等六个展厅宽敞整洁,灯光柔美。宁静悠远的佛像,气韵生动的陶瓷,积淀丰厚的铜器,光泽如初的金银器,温润典雅的红丝石砚,光华耀人的皇冠……奇珍异宝,尽展风采,典藏博大,奥义精深。

 

      佛造像历史源远流长,其荣辱兴衰无不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关。启明博物馆佛像厅陈列着众多的石刻佛造像,还有各种金铜造像和木雕造像。这些主要来自北魏和唐朝的佛造像或坐或立,姿态多样,秀美飘逸,可以看到这两个时期佛教空前盛况和社会的一些基本风貌。比如武则天时期迎来了佛造像的最辉煌年代,佛像服饰豪华,脸庞丰腴圆满,有些佛像以美女为模,姿态婀娜,淡化了神秘色彩,给人美的享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启明博物馆陶瓷厅可以说是一部陶瓷史的缩影,全面而清晰地勾勒出我国古代陶瓷形成、发展、完善的辉煌历程。新石器时期,中国先民开始制陶,商代出现原始青瓷。东汉晚期,原始瓷向近代瓷完成过渡。两晋南北朝以降,南方越窑青瓷与唐代北方邢窑白瓷遥相辉映,史称“南青北白”。后周高火度柴窑惊鸿一现,越窑秘色瓷卓绝一时,引发宋代制瓷业的百花争妍,定、汝、官、钧、哥五大名窑先后崛起。元明时代,青花瓷迅速取代了素色瓷成为时尚。明中后期,花色瓷开始挑战青花的统治地位,景德镇各色瓷器繁花似锦。清代康雍乾三朝极度追求瓷器精美新奇,青花、五彩、斗彩、素三彩、釉里红日益完美,粉彩、珐琅彩创烧成功。展厅中的古代瓷器备列大观,蕴含着丰富的人类艺术创造力和社会历史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甗、斚、觚、簋、盉、壘、鬲、钺、匜、卣、盨、簠”,如果发条微博让好友读出这些字来,多半会惊呼怎么几乎都不认识。其实它们都是古代的青铜器种类。青铜器是中华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人类的进步与文明的留存,同时凝聚在青铜器物之中,凝重而悠远。启明博物馆青铜器厅集中展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精华,辅以汉代一些典型青铜器。它们或浑厚大气,或小巧精致,或装饰精美,或铭文丰富,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璀璨夺目的青铜文化。

      

      金银器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如忽略器物材质本身的财富表征,那么自古而今的金银器,书写了一部体现工艺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走进金银厅犹如走进一个流光溢彩的金银世界:小巧玲珑的杯壶簪饰、精美绝伦的金蝉、香熏笼,匠心独运的成吉思汗虎头牌,颇具皇家风范的龙首金链、嵌宝石冠饰……

      

      杂项厅中收藏的文物种类繁多,除漆器、木器、铁器、骨器、丝绸、青铜兵器等散件外,古玉和砚台各成体系,名品不可小觑。展厅较为系统地展示史前玉器以及汉朝和元明清部分玉器精品;红丝石砚的收藏量,为国内所罕有。这批红丝石砚无论是材质,还是工艺,或在造型方面都堪称一流,多为名家遗物,人文含量极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朝皇冠


      珍宝厅展示的文物多系非同凡响的艺术珍品。史前玉面神像,战国漆器卧鹿,唐朝鎏金九头雕,五代金马鞍,宋朝皇冠和汝窑鼎,清朝满文金册,陈列此厅。她们或神秘或华贵;或厚朴或巧灵;或素华或艳丽,皆以晨曦般的艺术光辉感召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观之读之无不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比如战国时期的漆器卧鹿,用金香木制成,鹿角为真鹿的角,整体髹黑,以朱砂圈点,色彩分明,布局疏朗,生动表现了鹿静卧时警觉的神态。如此大件漆器,世所罕见,因此也被启明博物馆作为该馆的标志形象“东方神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战国卧鹿

     

      “古董值昂,岂只在其物稀,更在其文深也。钟鼎器重,诗礼存焉。官窑瓷贵,艺工在焉。古董者,因诗礼艺工而魂魄生,因魂魄生而生命具,因生命具而气质风度在。其生命之所属,乃史性、诗性、神性也。” 在《启明拱璧记》中,周星伟阐述了他对文物收藏的理解,收藏的不仅是精美绝伦的国宝,更是彰显华夏灿烂文明、重塑民族自信的文化传承,这也是他将博物馆取名“启明”的原因。

 

      分享启明心

 

      “文化,人类之晨曦;艺术,心灵之朝霞也。人为万物之灵,灵在文化耳。文化之得在传承教授,在吸收享受。”周伟明最感慨可惜的一个现象是,“世不乏璧玉,只乏识玉之人;今不少藏馆,只少进馆之众。以至玉埋沙砾,馆空闹市。文化资源虚掷,精神家园荒废。”为此,他不遗余力地推动开展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提升和文化共享,并力图利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开拓新空间。

 

      在一些展厅,人们不无遗憾地看到部分展品只有照片而没有实物。“他们是被一些博物馆借去展示了,有的借走大半年了,还是不肯还回来。”周伟明有些心疼但也不无自豪地说。在他看来,文物与古玩(古董)有着不同,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留存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而古玩是古代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属于文物中的一部分,其“玩”字既包含珍藏和观赏之意,又具有交流和研习之义,不可生轻忽之感。人为珍物,实为珍人;人之爱宝,实为爱人。因此,启明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就免费对公众开放,每年数百万元的运营费用自己承担。

 

      周伟明不仅仅满足于吸引三门、台州、浙江地区内的观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他产生了更大的梦想。他认为,“人之识珍赏珍,或可在合理信息外多加想象。器物的珍贵,源于人类的创造力。人文的珍贵,源于人类的想象力。凡称珍宝,多有故事。面对珍宝,当驰骋想象,探寻深植器物内核的风雅史事。”因此,他正在积极筹划,将启明博物馆内珍藏的古董拍成动漫短片,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和分享。

 

      神秘玉面,掩不住远古先民的野性和风尚;煌煌金冠,承载了物主多少荣耀和欲望;越王宝剑,割不断春秋无义战的梦魇;满汉经书,镌刻着胜利者的赞歌和失败者的挽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在手机动漫上看到一只东方神鹿,跨越时空带领我们鉴赏各件奇珍异宝,从宝物中勾连着的人类延续不断的故事和希望中得到启明……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