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匾王”何自力创名匾博物馆 致力弘扬匾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游客参观何自力创建的状元名匾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何自力收藏的古牌匾

      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文化村一个8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古代牌匾。这个展厅就是何自力创建的状元名匾博物馆。

      9月11日,一拔又一拔的远近游客来此参观鉴宝,欣赏别具一格的牌匾文化。

      何自力状元名匾博物馆内有中国各个朝代的状元匾、书院匾、名人匾、帝师匾、寿匾和功德匾,不仅有帝王亲手题写的,还有彼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的真迹,包括明初永乐状元曾棨所题的“闱分两广”牌匾;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永州卫总镇欧阳得拜题的“功在社稷”匾,这是永州境内发现最早的牌匾。另外还有岳麓书院掌教袁名曜、罗典、欧阳厚均的题匾,均有很高的文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些牌匾高超的书法艺术,精湛的雕刻技巧和珍贵的名木材料,彰显了中国古代牌匾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何自力说。

      谈及何自力的牌匾缘分,要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何自力应朋友之邀,赴永州东安县农村一农户家里做客。农户做饭时,主人家用斧头劈砍一木匾当柴烧。何自力注意到,那块木板虽破旧,但上面有很多字和其他花纹。自小喜爱书画和历史的何自力觉得这块木匾非比寻常,当即用10元钱跟主人买了下来。

      回到家后,何自力将木板清洗,确定其是著名书法家、曾任湖南督军兼省长的谭延闿所题写的“椿荣护茂”牌匾。后经专家鉴定,该牌匾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自此以后,何自力便痴迷收集古牌匾,一心钻研古匾文化。

      一般而言,中国古牌匾大多深藏民间。但随着近些年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众多农民在拆建房子的过程中,把一些古牌匾丢弃或损毁。“古牌匾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保存古牌匾刻不容缓。”何自力说。

      于是,何自力每天往返乡村寻找古牌匾。他的足迹遍及永州市10余县(区)以及苏、浙、皖、鄂、赣、粤、桂、闽等省区。

      2009年,何自力赴江西吉安一朋友家做客。一天,他在地摊上见到一块写着“天下奇才”四个大字的牌匾,觉得有点特别,就将其买下。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鉴定,这是一块珍贵的金丝楠木牌,系明代成化年间明宪宗为15岁少年刘鸿考中进士所题写。此牌匾后成为何自力状元名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近年来,为推广弘扬牌匾文化,何自力应九嶷山景区、张家界景区之邀,先后在当地开办古牌匾展馆,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中国古代的牌匾文化。他还慨然捐出80多块珍藏多年的牌匾赠给中国书院博物馆。去年,民间收藏协会专家点评何自力珍藏的牌匾数量位列湖南省第一、全国第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