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件套清代外销工艺品再现“海上丝绸之路”

近日,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广绣、广彩、广雕、银器、漆器、折扇等8大类89件套清代外销工艺品在山西博物院展出。这些文物曾一度引领欧美社会时尚,展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风”。

      9月5日至11月9日,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广绣、广彩、广雕、银器、漆器、折扇等8大类89件套清代外销工艺品在山西博物院展出。这些文物曾一度引领欧美社会时尚,展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风”。

      “这些工艺品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风韵、广东的审美趣味,同时又融入了浓浓的西洋异国情调,曾在西方掀起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肖海明说。

      广东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枢纽。明清时期,中国的丝、瓷、茶三大名产和工艺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销往欧美。清干隆二十二年(1757年),“一口通商”御旨颁布,广东十三行成为清政府特许的唯一经营管理中西海路贸易的商行。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政策,广东垄断中西海路贸易近一个世纪,成为清朝全盛时期中国外销工艺品的生产与销售基地,并且是闭关锁国时期中国与海外交往的唯一通道。

      走进山西博物院,龙凤图案的披肩、教会僧侣的丝绸法衣、“白云晚望”、“金山古寺”图轴等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色彩艳丽,透露出欧美社会的时尚气息。工作人员介绍说,清代广绣吸收了西洋油画的艺术风格和明暗透视、光线折射的原理,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而织金的彩色天使图盘、帕里斯之审判图盘、英国罗斯伯爵徽章纹大盘、《西厢记》晚宴餐具等,是广州工匠将景德镇的白瓷按照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加彩烘烧而成,主要用于外销。“当时英法贵族以拥有中国制作的徽章餐具为荣耀,130多个家族曾在中国定制餐具。”肖海明说。

      此外,各式各样精美的广雕、银饰、漆器、折扇、名片盒等工艺品,在造型和纹饰上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选择象牙、玳瑁、檀香等名贵材料,精镂细刻。

      肖海明指着一件银浮雕人物龙柄啤酒杯告诉记者,这是1889年12月26日专为克拉克船长定制的圣诞礼物。只见啤酒杯周身锤碟錾刻刀马戏曲人物,腹壁上方正中饰盾形徽章,“S”形龙纹杯柄,龙首衔杯,雕刻非常精细。

      走在或雅致、或清新、或华贵的折扇展区,肖海明说,1822年广州十三行一带有5000余家专营店铺,约25万匠人专门从事不同类型的外销工艺品的生产和制作,所有这些工匠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制扇业的行列。

      据肖海明介绍,2010年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开建后,以法国、英国、美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等为渠道着力收集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

      “中国外销艺术品品类繁多,内涵丰富,是十八、十九世纪中西海路贸易的实物见证,唯美中有较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解读清代中国与世界的关联。”肖海明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