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要生存关键是机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观复博物馆陶瓷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洒蓝釉钵 明宣德 首都博物馆藏

 

      观复博物馆是国内鲜有的处于盈利状态的民办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在接受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希望博物馆通过民办这种机制来变得更有生机,“我不认为政府给民办博物馆钱是一个好事,因为你给钱它,它没有生存能力,到时候一不拨款,它还是死。关键是机制。”他透露,西方很多博物馆,都是采取资金多头来源。

 

      而当问及如果用一种瓷器来比拟自己,马未都反复思索后说:“我可能更多地像个蓝釉。”对于正统的文物界来说,“我是个外来的力量,但外来的力量不见得就不能壮大”。

 

      谈博物馆


      国有博物馆赔多少钱都开着

 

      收藏周刊:您曾说过,相对于“收藏家”这么一个称谓,更喜欢别人称呼您为“观复博物馆馆长”,请谈谈对观复博物馆的理想性设想,它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是什么?我们广东目前已有超过200家的私人投资博物馆,他们目前的发展普遍面临一些困难,您觉得像观复博物馆这样的模式能够成功复制吗?

 

      马未都:我觉得理论上可以复制,不然我们也不可能走出来做那么多的分馆。但很多事情需要积累,现在全国都“博物馆热”,很多地方政府提出在某某时间内做一百个博物馆,我觉得这有点不现实。博物馆不是做成就完了,要去运营,要有功能,比如说我买一百辆车,但是车都不能开,这有啥意思?有文化需求,这是前提。过去没有文化需求,我记得以前在某些陶瓷馆,待一天都碰不到两个人,你在那里待长了,看馆的人还怀疑你(另有企图),以前那个时代没有需求,现在有需求了,那我觉得生存就应该变成一个可行的事。

 

      我们毕竟是经济社会,哪怕国家博物馆也得要财政拨款,没钱不能生存。我们当然希望博物馆通过民办这种机制来变得更有生机。其实西方是有范本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以连锁方式经营,做得很成功。很简单,他觉得如果这个博物馆不能处于盈利状态,就关。我们的国有博物馆是不会关的,赔多少钱都得开着。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博物馆还有很长的路走,除了我刚才说的观念问题。

 

      世界十大博物馆,故宫不能位列其中,就是你不代表世界博物,你是一个中国的博物馆,没有世界性。你看大英博物馆,五十多个馆吧,三大馆就是中国馆、希腊馆和埃及馆,你有文明,它就给你一个大馆,不歧视你。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正视历史,正视别人的历史也是正视自己的历史。我希望将来中国人眼界宽一点。

 

      不主张政府给民办博物馆拨款

 

      收藏周刊:资料显示,全国有统计的数千家博物馆中,观复博物馆罕见的可以实现盈利,这说明什么问题?

 

      马未都:我们是经营很多年了,都已经进入一个平衡状态,就是不需财政拨款。因为我不主张财政拨款。我不认为政府给民办博物馆钱是一个好事,因为你给钱它,它没有生存能力,到时候一不拨款,它还是死。关键是机制。现在因为“文化热”,有很多新的私人办的博物馆,都脑子一热就去干了,没想到生存问题。生存除了老是开着,你没人看也不成啊。我去一个民办的博物馆,边走他们边关灯,我说干嘛老关灯呢,他说省电。那你不能生存到这种状态啊,不是说节能不好,而是说这个状态不好。他们把这个事想简单了,因为博物馆这个事,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一个社会负担。说社会责任,就是它传达一个社会的整体素质,说社会负担,因为它毕竟要花去社会很多钱。所以西方很多博物馆,你看大都会博物馆,它们都是采取资金多头来源,有自筹的、有赞助人的、还有经营的、政府拨款的。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