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博物馆抗战岁月厅9月重装开放
2014-08-25 18:52:27 作者:黄军 来源:华龙网 已浏览次
长在英雄之城重庆的你,对重庆人民抗战的故事知多少?9月,三峡博物馆的抗战岁月厅将重装开放。今(25)日下午,记者提前走进了刚刚完成布展的抗战岁月厅,经过近1年的打造,该展厅重新规划陈设了“战时首都”、“统战舞台”、“东方堡垒”、“不屈之城”、“胜利之城”五大展区,即将亮相的300余件抗战时期文物中,有不少都是首次在公众面前揭开神秘“面纱”。
高射机枪抵御侵袭 可射击800米高度以内低空飞机
从1938年到1944年,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遵照日本天皇和军部指令,联合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实施航空进攻作战,为期6年半,史称重庆大轰炸。
长达6年半的大轰炸,重庆人民没有倒下。人们除了躲进大大小小的防空洞外,重庆方面还组建了空军部队抵御敌机的侵袭。其中,有一件“秘密武器”担负起击射低空飞行的敌机的重任—高射机枪。
在展厅里,记者看到了这架即将亮相的高射机枪。这个被三脚架支立的“大家伙”高近1.4米,长约1.7米,黑色的钢质外壳彰显着历史的沧桑和厚重。虽然部分原来的部件已被卸载、改装,但装上子弹它还能射击。
三峡博物馆研究员李金荣告诉记者,这高射机枪可用来射击800米高度以内的低空飞机,在1500米的斜距离内可射击空降兵。当时的士兵想要“驾驭”它,必须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人负责弹药装填,另一人则控制瞄准射击。“这家伙理论射速是每分钟560至600发,战斗射速通常为80发,其后座力十足,连续射击,能把人震得往后弹。”
高射机枪部队曾遍布南岸区的黄山、渝中区的虎头岩以及广阳坝机场等六个防空阵地。“当时有人把它称作‘对空猎手’,正是因为一挺挺高射机枪的英勇阻击,让敌机根本不敢贴近地面投弹轰炸,让国民政府在8年艰难的抗战岁月都没有投降。”李金荣说。
进防空洞需带专属“通行证” 防止避难时人群拥堵
重庆大轰炸时期,要想进入防空洞躲避还需要“通行证”。本次展览中,来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德国的著名反法西斯女战士—王安娜使用过的“防空洞出入证”也首次现身。
王安娜是谁?“她是第一位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的外国女性。”三峡博物馆副研究员朱骏告诉记者,她曾著有《中国我的第二故乡》,在重庆抗战期间,作为“保卫中国同盟”组织的核心成员,曾利用外国人的身份,协助宋庆龄、邓颖超在云南地区运输送往重庆的军火,并多次掩护中国士兵逃脱敌人的“虎口”。
记者看到,展柜中的“防空洞出入证”保存完好,上面除了贴有王安娜褐发青衣的照片外,还有身份、日期等信息。
那么,当时进入防空洞一定要用到“通行证”吗?“发布防空洞出入证是为了市民更有秩序地躲避轰炸。”朱骏说,王安娜的出入证属于规格较高的“通行证”,配以有一定身份的人士。而普通市民使用的出入证多以徽章、臂章等为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