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更多了解铜镜吗?快来三峡博物馆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铜镜诞生之日算起,已有四千年光阴了。8月14日上午,《光影可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铜镜展》在三峡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内拉开大幕,在为期近两月的展览期间,170余件历朝历代的铜镜,将首次齐聚在展厅内,免费供市民参观。

 

      最珍贵


      铜镜为大西政权少有文物

 

      东汉重列式神兽镜、唐代吹笙引凤纹镜、清代铭文双龙纹镜……170余件在三峡博物馆深藏数十年的铜镜,首次齐聚一堂。而一件位于展厅尾端的“大顺三年”铭双龙纹镜,尤为珍贵。一周凸弦纹将镜背分为两个区域,内区装饰有高浮雕双龙纹绕纽同向分布,两条龙首尾相接,龙身作匍匐爬行状,尾部卷曲,外区朵云纹和如意云纹相间分布。

 

      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说,这把铜镜铸造于清代,而其上所铭刻的“大顺”,是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在成都所建的大西政权年号。由于大西政权延续时间较短,这一时期的文物发现不多,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最稀奇


      强光照射镜面能看镜背图案

 

      除了欣赏各式各样的铜镜,此次展览还专门开辟了体验专区:在强光对镜面的照射下,来自西汉的铜镜镜面在白色的展墙上,投射出了镜背的图案。这种古代造镜技术,被当时的学者们称之为“透光鉴”,而欧洲和日本的学者,面对这样神奇的中国铜镜,纷纷惊呼,称赞其为“魔镜”。

 

      那么,古代的铜镜如何这般“透光”?专家研究认为,这种铜镜在铸造过程中,镜背的花纹图案凹凸处由于厚薄不同,经凝固收缩而产生铸造应力,铸造后经研磨又产生压应力,因而形成物理性质上的弹性形变。当研磨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弹性形变叠加地发生作用,使镜面与镜背花纹之间产生相应的曲率,从而导致出现这种透光效果。

 

      最科学


      听音观色可辨别铜镜真假

 

      随着近年来收藏热的持续升温,铜镜也成为不少民间藏家的收藏品。那么该如何鉴别一件铜镜的真假呢?

 

      据工作人员介绍,鉴别古代仿制铜镜,首先是看因铜镜合金成分不同而显示出的色泽差别,其次是图纹的清晰程度。古代仿制铜镜往往还具有一些时代特征,如金代仿制镜不少边缘有官府检验刻记等等,这些特征在原时代的铜镜之上是没有的,因此一看便能确定。而现代作伪的铜镜,由于技术设备较以前先进,作伪方法日益精湛,所以显得更为逼真。

 

      对此,工作人员表示,对现代作伪铜镜的识别,一般遵循:观其胎、察其色、别其重、辨其形的原则。伪造铜镜和古镜由于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不仅色泽上有所区别,就是敲起来的声音也有所不同,古镜敲击起来声音较低沉,新伪仿铜镜则较清脆。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