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唱主角,博物馆公益课堂热

      7月28日,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和杜甫草堂博物馆承办的“武侯学堂”和“暑期诗歌训练营”同时在成都开课。同一天,四川博物院即将于8月2日开课的“恐龙考古小课堂”也向小朋友们发出邀请。

 

      这个暑假,博物馆的公益课堂活动比天气更热。但受制于安全、人员等多方面因素,公益课堂被家长和孩子热捧的背后,却都面临着名额“僧多粥少”的问题。怎样把好事办得更好?

 

      公益课堂热:


      博物馆扎堆开课

 

      “新疆气候干燥,很多文物保存得都很好,从沙里挖出来简直栩栩如生。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可以沿着古丝绸之路,看一看被埋在沙漠里的高昌古国、楼兰古国……”7月28日上午,“武侯学堂”第一堂课正式开课。曾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武侯祠博物馆研究员梅铮铮从丝绸之路开讲,带领在座的33位同学领略《丝路三国》的魅力。

 

      2014年刚刚开张的“武侯学堂”共开设了《丝路三国》《楹联三国》《景观三国》《书画三国》《街巷三国》和《成语三国》6个特色课程,分别邀请到考古研究、古建园林、传统书画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导师,给孩子们现场授课。

 

      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开课的“暑期诗歌训练营”同样是传统文化唱主角。《茅屋故事》《诗词接龙》《走进楹联》《草堂如画》等系列课程都围绕着诗词、园林、楹联等传统文化展开。

 

      2014年暑假,省内各大博物馆纷纷结合自身特色,扎堆推出公益课堂。四川博物院在先后推出“暑期蜀绣培训班”、“让文物故事动起来”和“经典儿童电影赏析会”等公益课程与活动之外,又将于8月2日启动“恐龙考古小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孩子们除了能看到来自自贡恐龙博物馆的霸王龙和太白华阳龙之外,还可以参加手工黏土制作、恐龙骨架绘画临摹、我是小小“考古家”等相关课程。

 

      报名电话热:


      公益“托管”名额不够用

 

      博物馆种类丰富的公益课堂不仅让孩子兴致勃勃,也让家长找到了“托管”孩子的好地方。据记者调查,几乎每个公益课堂和活动,报名电话都是“热”线。但是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公益课堂的名额几乎都面临着“僧多粥少”局面。

 

      “我们7月23日发布招募消息,不到3天,小学组两个‘凤雏班’的60个名额就全部满员;初中组两个‘卧龙班’的60个名额也仅剩下几个。”在“武侯学堂”教室外,武侯祠博物馆策划营销部工作人员谢佳倩告诉记者,由于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实在太高,还特意在每个班又增加了几个名额。“但是考虑到安全和授课效果,人数不会有太多增加。”

 

      7月1日,金沙遗址博物馆和金鹏社区合作开办的暑期公益艺术托管培训班,两期共80个名额也提前报满。四川博物院在暑期开展的几个公益活动和课程也面临同样情况。

 

      受到家长和孩子热捧的公益课堂,为何不能多设点名额?金沙遗址博物馆青少年文化交流部的工作人员刘老师告诉记者,由于是第一次尝试这种全天“托管”的公益课堂形式,考虑到孩子安全、工作人员精力与经验等多方面问题,他们把每个班的人数限制在20人。四川博物院儿童活动区负责人钟芙也表示,考虑到课堂效果与孩子安全,几乎每场活动和公益课堂招收的孩子都尽量不超过30人。为了保障孩子安全,“武侯学堂”和“暑期诗歌训练营”还为每个孩子购买了保险。

 

      有没有办法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钟芙表示,为了满足更多小朋友学习蜀绣的愿望,蜀绣班将会在新学期开学后继续招生,并在每个周末上课。成都市文明办未成处负责人则告诉记者,此次在武侯祠和杜甫草堂举办的活动只是成都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次试点。“如果效果好,我们会在更多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推广,同时也会考虑增加班次,在暑假之外的其他节假日也将开设更多课堂,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机会。”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