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家自筹9千万建博物馆 免费展5千件藏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安登远向市民介绍藏品。    

 

      恐龙化石、西汉青铜立马、宋代编钟……6月中旬,广元市首个民办博物馆在万源新区落成并开馆。该博物馆由民间人士安登远自筹自建,并取名为万安博物馆。

 

9日,记者走进位于广元万源新区的万安博物馆,5000件藏品正乔迁新家,这些藏品向人们讲述着博物馆主人安登远对收藏的痴迷。为收藏一件衣服穿10年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一名军人的安登远,就见战友们喜欢收集小小的邮票,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他也决定开始喜欢上了收藏。

 

      起初,安登远收藏的是邮票、火柴盒等一些身边比较容易找到的小件藏品。慢慢地,他开始四处寻找散落在民间的老玩意儿,并着了迷。后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购买更多藏品,来他又在广元南河开办了旧货市场,将所有收入投入收藏。

 

      1992年,安登远从一个朋友处得知,在西南一个偏远城市,有人收藏着鱼龙化石,准备以40万元出售。“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安登远想贷款买回,立即遭到家人强烈反对。但他不管,前后10多天换乘了10多辆车,终于将鱼龙化石搬回了家。这件事引发妻子的强烈不满,婚姻逐渐走到尽头。

 

      “买古董,他不惜血本,自己花钱却省了又省。家里除了厨房、卧室,几乎全都被收藏品堆满了。”侄孙女安雪芳说,安登远不讲究吃穿,一件衣服他穿了10多年,鞋子补了又补;一般不到外面吃饭,最常吃的是花生稀饭、玉米粥,厨房里的调料只有盐和醋。

 

      30多年过去了,安登远收藏了5000多件藏品,分古生物化石、青铜器、瓷器、字画、中华神木等七大类。其中,有3米多长、直径20多厘米、重400多公斤的象牙化石,弥足珍贵;西周时期青铜鼎,被故宫博物院专家汪海洋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涵盖了元代四大名窑及地方窑口的1000多件瓷器,包括元青花梅瓶。

 

      展藏品自筹民办博物馆

 

      2011年末,在考察旧货市场搬迁点时,安登远意外发现一个好地点——原纺织厂废弃生产车间。他想,要是办个博物馆,把5000件藏品拿到这里展览,就能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收藏的宝贝了。于是,他先后5次给广元市领导写信、打报告,讲述自己想通过创办非营利性的民办博物馆,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想法。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