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改革 打破体制性障碍

      这究竟是一次从“左口袋”转到“右口袋”的移交,还是谋划更深改革意图的一次“尝新”?海南省文体厅、省民宗委在海口共同签署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移交备忘录,标志着省民族博物馆正式实现了移交管理,其由现行的省民宗委和省文体厅双重管理,调整为由省文体厅单独管理。

 

      “双管”到“单管”的体制调整,最终使省民博从行业博物馆序列中脱离,回归到主流国办博物馆序列中来,这是海南省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又一次重大尝试,“一省两博”今后能否同飞共舞?

 

      现实之困:


      “体弱多病”倒逼改革

 

      “这是一次由问题倒逼引发的改革。”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俊坦言。

 

      出现问题和现实困境的,正是在海南省已具有28年办馆历史的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多年以来,不管本省市民还是外来游客,到中部五指山地区去,已很少有人关注到牙蓄岭上的这个曾辉煌过的省民博。


      省民博前身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81年,于1986年正式开馆。彼时,自治州对它的定位是一座以贮藏、陈列海南省历史和黎族、苗族、回族文物,以及研究海南各族传统文化为主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占地75亩,馆藏3万多件。到1990年代中后期,省民博已先后接待过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

 

      体制好不好,能否发挥积极效用,主要是看它是否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条件。

 

      开馆的前几年,省民博呈现出一派繁荣。“这源于自治州选择了由民委部门来接管民博,体制决定了它可以从国家民委直接获得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说,选择这种可以迅速得到“输血”的模式,是时代的选择。而如果当时省民博由自治州文化主管部门来管,就无法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体制优势”。

 

      令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罗文雄感到出现发展分水岭的是1996年。彼时,自治州撤销后,省民博丧失“输血”,而当时又正值1990年代中后期国家文化部改革博物馆事业,体制上明确了由各级文化部门主管的博物馆全部纳入国办博物馆体系。在海南,由民委管理的省民博被划归到了行业博物馆序列。无法纳入中央文博专项资金安排的总盘子,省民博没有经费保障,随即陷入困境,并恶化导致了2007年至2011年4年的闭馆。

 

      近3年来,“缺血”的省民博一直依靠的是省文体厅每年从国办博物馆经费中“调剂”资金“输血”,但这也仅够维持运营,远不能“解渴”,更谈不上发展。结构性的矛盾、体制的障碍,以及摆在眼前无可回避的现实困境,改革呼声迫切,有关体制调整的思考和酝酿在呼声中逐步成形。

 

      生存之迫:


      条件简陋举步维艰

 

      从1986年开馆以来,省民博管理体制先后发生过三次变更调整,几经波折。从最早开馆时由自治州文化管理部门“单管”;到1988年建省后启动了由省民宗委和省文体厅的“双管”;2001年至2009年8年时间由省民宗委“单管”;再到2009年调整为省民宗委和省文体厅“双管”,省民博“举步维艰”的状况没有在“变”中得到根本解决。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