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博物馆展出130多张古代稀世椅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埃及椅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弘历赏雪图》中,乾隆皇帝坐的交椅。港府新闻网图


      中外古今,不论阶级,人人都有坐下来休息一下的时候。数千年来椅子也千变万化。今天让香港文化博物馆来告诉你这些难得一见的古代稀世椅子背后的故事。

 

      椅子历史:源远流长 发源埃及

 

      “既可坐,绝不站”,是已故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名句;除了西方,中国人也有自己和椅子有关的待客之礼,好客的中国人,只要有客人一进门便会热情地说:“请坐,请坐”。

 

      位于香港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正在举办一个名为“卓椅非凡﹕穿梭时空看世界”的展览,展出130多张世界上难得一见的古代稀世椅子。

 

      椅子究竟从何而来,起源在哪里?古时候,一张椅子可能就是一块石头。但如果要深入考究,根据文化历史记载,椅子的文化要追溯至古埃及。

 

      此次香港文化博物馆的展出中,就有一张看似平凡,其实却大有来头的小木凳。香港文化博物馆馆长司徒嫣然介绍,这是法老王图坦卡门时期的作品(约公元前1539-1295年),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却保存得非常完整。

 

      古代椅子:创意无限 功能多元

 

      从非洲到亚洲,从皇室到民间,椅子如今都随处可见。“折凳”在如今也十分普遍,但在清初时期却是尊贵的象征。

 

      一直被故宫博物院视为珍藏的“黑漆髹金云龙纹交椅”,椅子扶手前部雕有龙首,五棱形的椅圈与扶手相连,形成两条蜿蜒的龙。而背板正面髹金漆雕“苍龙教子”,后面则有《五岳真形图》,道教指可以逢凶化吉。在著名的《弘历赏雪图》中,乾隆皇帝当年在御花园与皇子在新年赏雪时,坐的正是这张交椅。“折凳”在当时称为交椅,地位崇高;而乾隆皇的交椅,更体现天子威仪。

 

      除了用来坐,椅子还有很多用途,可量体重的儿童餐椅、17世纪产妇用的分娩椅、为痛风病人而设的痛风椅等应有尽有。除了日常的实用功能,在18世纪的欧洲,一种名为“室内骑马椅”的椅子也风靡一时。椅座由几层木板与弹簧相间而成,外裹皮革,座面有很多弹弓,坐着的时候用手握着两边的扶手或长杆,把身体往下压,可以上下移动,模仿骑马的动作。

 

      此次展览从6月7日至9月15日,成人票价20港元(周三10港元),感兴趣的市民可赴港一睹为快。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