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民建定窑公益博物馆:资金缺乏维系难

      河北定州市民马联合十余年收集十几万块古定窑瓷片,并自费建立了“定窑标本博物馆”,吸引国内外众多专家名人慕名前来鉴赏、交流。但因没有稳定经济来源,且博物馆属公益性、免费参观,如何维系已成该馆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13日上午,中新网记者在位于定州市刀枪街约40平方米的“定窑标本博物馆”内看到,展厅正中央椭圆形大桌子四周放着10余个盛满定窑瓷片的塑料框,桌子中间的搌布上堆着着一些零散瓷片,靠墙四周的展柜上摆有博物馆主人马联合用瓷片拼接的几十件瓷器。

 

      今年46岁的马联合称,自2001年下岗后,他便开始全身心地收集定窑瓷片,除了在建筑工地、土料场四处捡拾,平日里见到有价值的定窑瓷片,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十余年过去了,他收集的瓷片已达到十几万块。

 

      马联合称,经相关专家考证得知,他的这些瓷片年代跨唐晚期到金元,釉色、纹饰、技法的种类也较全面,因此,吸引了美国、法国、日本定瓷研究者以及国内著名定瓷大师陈文增、蔺占献等人前来参观交流。

马联合当场拿出了自己最得意的收藏之一“薄胎碗”向记者展示,他说:“这只白色小瓷碗的薄度类似鸡蛋壳,最薄的地方只有0.5毫米,为宋代所烧造,它真正体现出了定瓷‘薄如纸、声如磬、色如玉’的特点。”

 

      而令马联合担忧的是,“定窑标本博物馆”店面是自己于2011年7月出资租下,每年租金为8000元人民币,加上水电费等其他开销,一年下来约10000元。“博物馆属公益性质,免费供大家参观,没有任何收入,租金还是靠出租自己家一处房产得以维系。”

 

      马联合还说,他曾想过注册成正规的博物馆,但经询问得知,注册正规博物馆需要严格的审核,包括博物馆面积、消防设施、藏品数量等都有硬性要求,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成本远不是他个人所能承受的。

 

      虽然面临如此困境,马联合仍表示,定窑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自己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只要自己还有能力支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马联合希望,能借鉴“汝窑文化节”的经验和模式,设立“定窑文化节”,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定窑文化,并能在定州市的一些中专学校里开设瓷器专修班,培养专门制作定瓷的学员,将老祖宗留下来的定窑文化发扬光大。

 

      定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