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博物馆推出华人定居史展览 华人故事获传颂

(澳洲网)
据澳洲网报道,悉尼博物馆(Museum of Sydney)27日正式推出了一个关于华人定居史的展览,以展现19世纪悉尼华人社区的奋斗历程。新州州长奥法雷尔(Barry O'Farrell)出席了展览的开幕式,并对联邦政府试图修改《种族歧视法》(RDA)的做法加以抨击。
悉尼华人故事获传颂
一个名为“异乡—悉尼华人的故事”的展览即日起至10月12日在悉尼博物馆展出。该展览以文献图片、华人家庭的传家宝和家族故事等形式,向外界展现19世纪早期华人如何在悉尼扎根、融入当地社会,不同种族间关系从紧张到缓和的历史。
澳洲知名演员塔特(Josh Quong Tart)是华人的后代。他从父亲那里了解到自己的曾祖父梅光达(Quong Tart)在19世纪时曾是悉尼最知名的华人。梅光达的个人传奇故事也被收录进悉尼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之中。
该展览的客座策展人特弗(Nicola Teffer)称,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华人移居澳洲后大多会经商和淘金,这给澳洲本土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也引起部分人的恐慌。华人被视为天花和麻风病的传播者。有些工厂会特意将华裔劳工挑选出来做健康检查。
特弗还称,“当年有些工会和政客以传染病和赌博等问题攻击华人。”1887年前后,一部反对华人移民的法案曾导致华人数量在数年内急剧下降,从超过6000人减少到只剩39人。而在悉尼经营茶馆的梅光达在当年充当起了联系新州立法者和华人社区的桥梁,并被中国政府任命为驻澳大使,成为保护了当地华人同胞免受辱骂和攻击的关键人物。
10%悉尼人有华人血统
塔特对祖上先人的历史感到引以为傲,在他14岁时就将自己的名字从“Josh Tart”改成了“Josh Quong Tart”,以纪念曾祖父梅光达。
如今的塔特因为参演电影而被外人所熟知,而他的名字却遭到部分人的不满,经理人还曾建议他改名。但塔特却说,这一名字是他家族历史的见证,如果外人想知道缘由,他很愿意分享有关梅光达的故事。
统计数据显示,悉尼目前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华人血统。现年53岁的鲍威(Brad Powe)是首批来澳淘金的华人Ah Poo的玄孙。他称,该展览中记录着自己的两位先人。鲍威至今还保存着Ah Poo的淘金证以及一张摄于19世纪80年代的家族合影。他的祖母Lily May还曾于1896年在Parramatta一家教堂举办了一场中式婚礼。
奥法雷尔抨击联邦修法
新州州长奥法雷尔27日也出席了上述展览的开幕式。奥法雷尔称,记录悉尼华人社区的历史很重要,以任何理由伤害不同种族或持有不同信仰的人都是错误的。
奥法雷尔表示,联邦政府试图修改《种族歧视法》的做法不能够容忍,不能让澳洲社会中出现煽动仇恨的行为。“澳洲人有着令人骄傲的历史,但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因不宽容和仇恨所导致的恶果。”
与此同时,维州政府也试图阻止联邦政府修改《种族歧视法》。维州多元文化事务厅长盖伊(Matthew Guy)28日表示,纳普信政府非常关注这一举动,他将向联邦政府递交意见书,阻止相关修正案。盖伊称,“一旦联邦法律被修改,维州法律规定也将受到影响,这件事情对维州很重要。我们在收集所有的反馈和意见后,将撰写一份意见书递交给联邦政府。确保维州社会和谐,是州政府的首要任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