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变博物馆 开辟“矿冶铁路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月17日,楚天金报《维修搁浅 湖北最老火车站危在旦夕》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被新浪、腾讯、搜狐等多家门户网站转载,专家学者以及市民网友纷纷传来意见和建议。他们建议把最老火车站建设成博物馆,把矿山、铁路、铁厂串起来,借鉴台湾阿里山小火车的经验,开辟一条“矿冶铁路游”。这样不仅可以盘活工业遗产、拉动旅游,同时还能为黄石“申遗”助一臂之力。

      

      ■专家建议

      

      建设博物馆

      

      打造黄石版“阿里山铁路游”

      

      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刘文祥,对故乡的矿业文化情有独钟。昨日,他又向楚天金报记者提出了他的思考和建议。

      

       刘文祥介绍,在我国一些城市,近代铁路文化遗迹的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铁路文化的发掘和利用方面也有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尝试和范本。如上海北站、昆明北站、中东铁路呼伦贝尔站等老火车站,均依托老建筑建设成为铁路博物馆。北京正阳门火车站在老建筑已经基本拆除的情况下,仍予以复建并打造成为“中国铁道博物馆”。还有台湾的阿里山铁路,这是一个对近代铁路遗迹保护的经典案例。阿里山铁路是日本殖民时代为运输木材而建,阿里山地区停止伐木后,有关线路予以保留和改造,开辟为独具特色的阿里山铁路旅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刘文祥认为,黄石老下陆火车站的站房建筑为晚清原物,弥足珍贵,其旁边的湖北第一条铁路线——大冶铁路依然完好,该铁路线路的东西两端,刚好分别是黄石两处重要的工业旅游点: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和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他建议黄石可以仿照台湾阿里山铁路的做法,将老下陆火车站打造成一个景点,并在大冶铁路上开通旅游小火车,从而形成一条“铁矿、铁路、铁厂”的铁路旅游线,可以让游客完整地体验“矿业工业之旅”。

      

      刘文祥表示,可以以下陆火车站为依托建设铁路博物馆,把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下陆火车站改建成展览厅,与老站房的历史原貌展示相结合。老下陆火车站前的铁轨上,可以陈列一些不同时期的火车机头、车厢等实物,特别是可以结合黄石特色,展示一些大冶铁矿曾经使用的车皮、机车等。

      

      尽快维修

      

      保留站前的部分铁路

      

      “还没修?”说起黄石的老下陆火车站,武汉著名老建筑保护专家刘谦定滔滔不绝。他说,此前他受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团之邀,曾多次前往黄石调查工业遗产。其间,他曾去过老下陆火车站,他去的时候就看到了脚手架,当时以为要维修了,没想到至今仍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对此他感到非常惋惜。

      

      据了解,黄石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露天采场四个工业遗产,既完整呈现了从周朝以来悠久的古代矿冶文明,也充分展现了20世纪早期工业化、近现代化的进程,其完整性、系统性、代表性在全国罕见。2011年,黄石市委、市政府启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2年,“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在全国2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4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