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博物馆展出50米书法长卷 宣传雷锋精神
知海书屋主人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34年,他一心扑在书屋中,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业;34年,他处处省吃俭用,却把省下来的钱全部用来买书订报。他就是知海书屋主人孙衍吾。3月5日是全国学雷锋纪念日,也是孙衍吾学雷锋书法作品的开幕日。从那些恣意挥扬的语言文字符号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34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活雷锋”。
书法长卷宣传雷锋精神
5日上午,在海南省博物馆1楼1号展厅里,长达50米的书法长卷《雷锋日记》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作品是孙衍吾从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用一年的心血写就,字体为小楷书,摘抄了50篇从1959年至1962年的雷锋个人日记,约4万余字,每篇日记的落款处分别用印着“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等章印。“他的书法作品内容积极向上,尤其是《雷锋日记》,鼓舞人心,生动展示了雷锋精神,也充满着催人奋进的正能量。”记者看到,孙衍吾书法作品让不少参观者赞叹不已。
“雷锋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对我的影响很大,一直是我奋斗的榜样。”孙衍吾告诉记者,希望通过作品能更好地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让它在海南这片热土上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书屋累计接待千万人次
孙衍吾1961年生于定安县定城镇多校村一个农民家庭。上世纪60年代,全国上下学雷锋热潮深深地影响了他,从那时起,他就决心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
高考落榜后,孙衍吾回家务农。但爱读书学习的孙衍吾很快发现,村里的书报刊物少得可怜,于是他决定办一间书屋,免费提供书籍报刊给广大农民群众及青少年阅读、学习。1980年,“知海书屋”创办起来了。虽然只有8平方米,自费订的报刊不过5种,藏书也只有100多册,但这个简陋的书屋仍吸引了不少村民。
为办好书屋,孙衍吾节衣缩食,将家庭大部分收入投到书屋的建设上。没有书架,他就亲手制作;没钱购书,他便在自耕地上种些瓜菜出售,并利用空余时间外出打工挣些钱,积聚起来购书订报及添置基础设施。34年的苦心经营、打理,如今的“知海书屋”的藏书从原来的100多册增加到8万多册,报刊从5种增加到380多种,面积从原来的8平方米发展到现在310平方米,累计接待乡亲1000多万人次,为群众送书累计13万册。
做个雷锋式的人
34年来,孙衍吾在坚持开书屋的同时,充分利用书屋的阵地,自己动手制作了农村科技读报专栏、天气预报、乡村法律咨询、乡村好人好事等墙报,累计为群众报送天气信息11968条,出版宣传墙报1000多期,抄写张贴法律条文、案例近400万字。
孙衍吾坚持把书屋建设成为引导青少年励志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家园,建设成为改变旧风气、树立新风尚的文化阵地。在知海书屋的影响下,小小的多校村先后走出了100多名大学生。如今,多校村及邻近乡村青少年勤奋好学、追求上进,广大农民勤劳致富、文化致富、科技致富蔚然成风,农村风貌焕然一新。“是雷锋精神一直引领着我,坚定着我的理想信念,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做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会继续传播和践行雷锋精神,做一个雷锋式的人。”孙衍吾如此说道。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