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区将建教育博物馆 去看80年前同学录是啥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前的学生使用的毛笔、煤油灯、电话被陈列出来


      作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知名的教育大区、教育名区,沙坪坝在重庆的教育史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何将“教育”这张名片做得更亮?昨天,从沙坪坝区教委了解到,沙坪坝区将建一个教育博物馆,除了立体呈现古往今来沙坪坝区的教育,也将是教育资源的一个载体和基地。

 

      两馆一廊十三展区

 

      “存史、崇教、明理、育人”,作为教育博物馆筹建处的负责人、沙区教委副主任马骁说,这是对博物馆的一个定位。

 

      “新的教育博物馆将建在靠近磁器口的重庆28中,规划为两大展馆,十三个展区,其中一个展馆将利用现在的重庆抗战教育博物馆,另外一个为新建,两个展馆相距约有100米,由一个长廊连接起来,而这个长廊内将通过摄影、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重现十个经典的教育场景。”马骁告诉我们,譬如,一个私家塾馆的场景,将以前私塾是什么样的,教些什么,怎么教的场景都展现出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些以前使用的音乐书籍


      还将同步建一个数字馆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前期的史料征集工作。”马骁说,这个工作大约会持续一年半,另外需要用半年时间研究如何布展,再用半年时间完成布展。建成后的博物馆,也不是简单摆在那里偶尔开放一下,而是会纳入红岩联线范围,并且按照正规博物馆的方式运行。

 

      除了传统的实物、照片、史料等,还将同步建一个数字馆。目前正在梳理各个时期的教育机构,包括沙区以前所辖的化龙桥、石桥铺片区等,都要收集。“每个学校至少要跑一周。”

 

      “而最大的麻烦就是民国以前史料,大多都在四川省博物馆,查证起来的难度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4年2月27日,沙坪坝28中,重庆抗战教育博物馆,丁肇中在教室黑板上写下了他的名字。沙坪坝教育博物馆正在筹备中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上半年曾到访


      “和我小时候的教室一模一样”

      马骁告诉我们,抗战时期,38所高校内迁重庆,其中又有八成设在沙坪坝,这一段历史在沙区教育史上尤其重要,所以这部分会专门设一个展馆。

 

      进入重庆市28中校门,抗战教育博物馆古色古香的房子映入眼帘,在博物馆一楼还保存着一间教室,完全还原了当年的场景,长条矮课桌,长条矮板凳,教室两边雕花格子门窗。

 

      “这些老物件都是从青木关一些地方淘到的,今年1月份物理学家丁肇中还来了这间教室的。”

在教室黑板右下角,丁肇中用粉笔字一笔一划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一旁还放着丁肇中小时候的铜像,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

 

      “丁肇中妈妈曾在这所学校教书。”马骁说,当天丁肇中在参观这个教室时,很欣喜地说太像了,和他小时候的教室一模一样。而现在,丁肇中的粉笔字也将作为一个见证永久保留在黑板上。

 

      而在一叠民国时的考试试卷里,我们看到一份“五下(五年级下册)周定川”同学的“社会试题”,其中一题,“云南有什么特产?”“答有大理的大理石,分为白色和杂色,两种可做建筑,有会泽的铜,有个旧的锡,多输出于英日各国。”


      目前这里有些什么


      1930年的同学录,重庆第一台“苹果”


      1930年的同学录没一点皱褶

 

      27日,在重庆七中筹集办公室,我们看到一本“巴县西里公立初级中学校同学录”。马骁告诉我们,这是民国29年的同学录,相当于1930年,是个叫游自国的市民捐赠的,“他的父亲正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这所学校位于磁器口,也是四川省立教育学院附属嘉陵中学的前身。虽然这本同学录距离现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但是保存非常好,没有一点褶皱,翻开之后,有毛笔小楷一列一列地呈现着的姓名、年龄、籍贯、通讯处等信息。

 

      第一台“苹果”是1985年买的

 

      另外一台老旧电脑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可是重庆第一台苹果电脑!”马骁说,这台电脑大约是1985年时买的,使用者是64中以前的老师胡巨波。

 

      现在已经是沙区教委信息中心主任的胡巨波告诉我们,“这台电脑当时是教育管理技工学校下属工厂从美国买的零件,拿回来再组装的。”这是当时最好的电脑了,显示器还放在主机上的,“我一直用了六七年,现在已经开不起机了,但我还在研究换芯片,还想把它修好。”


      你还可以提供什么?


      各时期“沙坪坝”辖区内教育史料

 

      沙区教委昨天表示,如果市民手里保存有沙区教育方面的文物和史料,也愿意捐赠出来的,可以和他们取得联系。

 

      包括沙区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受国家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表彰的奖牌、奖章、证书和照片等实物;早期的私塾、学堂、书院、学校的校园建筑、校园风光、捐资办学者和师生情况等各类史料、图片和相关实物等;在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师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新闻资料、实物等;各个时期知名师生的重要成就、事迹、著述,以及对当时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其他业绩的实物、照片、国家级报刊的宣传报道等。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