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画在美国博物馆:一个“局内人”之见

      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曾长期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以及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他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学授课时的讲稿修订,或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享有世界范围的学术声誉。高居翰先生于美国时间2月14日下午2时仙逝于加州家中。我们在此重刊高先生旧文,以兹纪念。

 

      谁才是美国最重要的中国绘画和其他东亚艺术的经营商?山中商社,总部设立于日本,早期相当重要,但在二战早期即被迫退出竞争,未及真正强大。卢芹斋和他的继任者弗兰克·凯洛当然是重要的中国艺术品的经营商,但两人都不真谙熟于中国画。

 

      向美国博物馆和收藏家引荐、出售最多宋元画作的,是鉴藏家兼画商王季迁,他更为人熟知的名称是C. C. Wang。?

 

      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研究员普爱伦把整个展厅满布从白威廉的收藏中购得的“冒牌”宋画,还称其为“世界上最美的房间”,而同时,利普为大都会购入一些明清精品的尝试则以失败告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宋]梁楷《泽畔行吟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前年,受启于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日本藏早期中国画珍品展,我撰写了一篇题目相近的文章:《早期中国画在日本——一个他者之见》,此文载于展览的相关出版物以及其他各处(载《上海书评》2010年9月26日),有着不错的反响。

      

      现再以《早期中国画在美国博物馆——一个“局内人”之见》题撰文,以贺上海博物馆后续之“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在前文题中,我自称“他者”,盖因我既非中国人亦非日本人,故而可以持中评述两大鉴藏传统各自长短,力求不偏不倚。

      

      此次自称“局内人”,迥然不同于前次,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参展四家博物馆中的三家,其最为重要的历次中国画的收购,如此次展览所呈现的那样,大部分与我的学者生涯相契合,我熟识那些拍板定事的研究员和博物馆馆长,亦熟悉经手这些画作的画商,所有这些人均与我过往密切。因此,如果说“他者之见”多多少少为让大家了解这些来自日本的中国画及其流传的方式提供一些背景,那么,一个“局内人”当能提供另一个相当不同的视角,有助于大家了解美国博物馆收藏中国古代绘画之成就。

     

      中国古代绘画收藏在美国:早期历史

      

      作为最早收藏中国古代绘画的两家美国博物馆之一,波士顿美术馆的藏品在此次展览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而另一个早期收购的归所,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则与这次展览无缘,根据查尔斯·朗·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弗利尔美术馆创立者的遗愿,弗利尔美术馆既不借入亦不出借任何艺术品,它只收藏、保存和展览这些艺术品(最近新的藏品不受此限制,但并不改变这一情况;我的文章涉及的仅仅是属于弗利尔的收藏)。

      

      关于弗利尔早期收藏中国古代绘画之成就,是我最近一次讲座和已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主题。文中,我追溯并记录了1907年夏天弗利尔如何在一些颇有建树的日本鉴藏家的陪伴下,观赏了“几乎所有日本公立机构和私人收藏的早期中国绘画”(引自其某封信件)。这次经历锻炼了弗利尔的眼力,加之其本已是能力出众的鉴藏家,令其在美国同侪中一枝独秀,也为其在数年后终于获藏那些至今仍让我们倾慕不已的伟大画作而铺平了道路。弗利尔亦曾听取过厄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enollosa)的一些建议,费诺罗萨的大部分专业知识为其在日逗留期间向日本老师所学。当时西方人难以从中国获得此类学习的机会,所以,西方人主要通过日本学习中国艺术。

      

      在波士顿美术馆,早期中国画收藏的初始阶段同样呈现出对日本的渠道资源及日本鉴藏传统的依赖。波士顿美术馆第一位着手早期中国绘画收藏的亚洲艺术研究员是冈仓觉三(Okakura Kakuzo)。从1911年起直至1913年去世,冈仓觉三一直担任此职。约翰·伊勒顿·罗吉(John Ellerton Lodge)为其继任。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