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美国娃博物馆里“学”过中国年
中国人怎么过中国新年?史密森学会旗下的美国艺术博物馆25日特意将剪纸、木偶、皮影、泥人、年画等民俗技艺从中国搬到华盛顿,给美国小朋友上一堂“春节文化课”,吸引了上千人陆续到场。
农历马年新春将至,美国艺术博物馆25日时隔多年再度举办“中国新年家庭日”活动。除了本地青少年的舞狮表演,来自天津的民间艺人现场展示了木偶表演、泥人张泥塑、杨柳青年画等精彩技艺。主办方还通过精心准备的“通俗教材”向美国朋友简单介绍贴春联、倒贴“福”、吃饺子、挂年画、发红包、逛庙会等年俗文化。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当天出席了活动启动仪式,并为舞狮点睛。崔天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春节对美国华人社群而言是一个重要节日,很高兴能与美国朋友分享这个快乐时刻,也祝愿农历马年给所有人带来好运。
当天活动最大特色是“重在参与”,每个互动摊位前都排着不少人。孩子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参与制作年画、简易灯笼等,玩得不亦乐乎。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熊猫幼仔“宝宝”最受小朋友喜爱,在现场转播的熊猫监护视频旁,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熊猫手工作品,给“宝宝”写下祝福。不少小朋友在父母帮助下“有备而来”,特意在服饰中加入了中国元素,或身着中国旗袍,或头戴熊猫造型的毛线帽。
在当地书法家王粹人的书桌前,美国朋友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着请他为自己写下中文名字。一位家住华盛顿的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从订阅的博物馆电子邮件中得知有这样一个活动,很高兴带着一儿一女来参加。
“我本人之前对中国春节一点也不了解,但我儿子海罗德现在读四年级、选修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很高兴能在现场接触到这么多有趣的内容,”这位女士说。在她身边,两个孩子小心捏着写有他们中文名字“海罗德”和“爱拉”的红纸条,爱不释手。
美国小伙子斯蒂文・伍德一手抱着幼子,一手举起自己的中文名“伍师坦”。和其他美国朋友现场音译的中文名不同,伍德此前在得克萨斯州求学时选修中文课,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中国味十足的中文名。
其实,中国春节对这个迎娶了北京姑娘的白人小伙子来说已丝毫不陌生,但他还是在现场收获不小。“今天活动很有趣,能有这么多家庭来参与倒是令我没想到,”他说。
夫妇二人正计划今年4月带儿子“振恺”第一次回中国看看。“我们现在也教他说中文,希望他有机会学学汉字和书法,”伍德笑着说。
今年是美国艺术博物馆首次与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合作举办这项活动。美国艺术博物馆对外事务部主任乔・安妮・吉鲁拉告诉记者,很期待能与中方合作将“中国新年家庭日”办成一年一度的文化活动。
她介绍说,展览中的展品往往不能供人触摸,因此博物馆很高兴为公众举办这类带有互动环节的文化交流活动,让人们可以用手、眼等更多途径去感知文化,当天活动让美国人对中国新年有了更多第一手认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