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西坝窑博物馆开馆 藏品逾1500件 国内首家

保护乐山文化遗产 提升城市文化底蕴 

乐山西坝窑博物馆开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馆内藏品丰富 记者 刘平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精美的西坝窑陶瓷展品 记者 刘平  


“这些西坝陶瓷太漂亮了。有的巧夺天工,有的釉变后花纹像孔雀一样美丽。”2014年新年伊始,乐山西坝窑博物馆在峨眉山市峨眉院子正式落成开馆,为广大市民游客端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据了解,该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集中展示西坝古陶瓷藏品的专业博物馆,馆内1500余件藏品,主要展示了两宋时期的西坝窑陶瓷文化。

占地1100平方米 藏品总数逾1500

乐山西坝窑博物馆由乐山市一群热爱西坝窑的收藏家发起建立,资深藏家李洪涛便是其中一位。李洪涛告诉记者,该馆集收藏、展示、鉴赏、交流、研究于一体,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展示西坝瓷器藏品的专业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1100余平方米,其中西坝窑藏品展区700余平方米,其余为精品陶瓷商品展示区。该馆现有藏品总数逾1500件,陶片标本上万件,西坝古陶瓷藏品数量之丰富、品种之齐全、精品之集中,在全川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12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峨眉山市峨眉院子第13幢院子的乐山西坝窑博物馆,一件件古色古香的香炉、酒瓶和茶盏等西坝窑陶瓷映入眼帘。西坝窑陶瓷巧夺天工的技艺,变化多端的器型,色彩艳丽的釉色,精彩绝伦的窑变,引人入胜。

李洪涛指着一件藏品介绍说,这件南宋西坝窑玳瑁斑双耳三足炉是博物馆的众多精品之一。200910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寻宝栏目组走进乐山,在2500余件参评藏品中,各类西坝窑古瓷器就占了600多件。通过数轮筛选,这件南宋西坝窑玳瑁斑双耳三足炉成了瓷器组的冠军。首都博物馆著名陶瓷专家王春成对其评价说:“它闪烁着川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碰撞的火花,凝聚着宋代理学的文化气息,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空白,孕育了嘉州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传承。”

器型多釉彩斑斓  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古窑址群

据李洪涛介绍,西坝窑位于五通桥区西坝镇,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最大的古窑址群。

据考证发现,西坝窑起于晚唐五代,鼎盛于两宋,衰败于长达半个世纪的四川抗元战争,陨落于明朝初年。西坝窑以生产青瓷、黑瓷为主。从现留存于世的器物看,该古窑当时所烧制的瓷器,釉色有精美的黑釉窑变、玳瑁、油滴、洒釉(花釉)等产品,色彩斑斓,令人叫绝。

李洪涛介绍说,西坝窑具有繁多的器型、规整的胎体、斑斓的釉彩和丰富的装饰等特点。器型上,西坝窑的瓷器器型繁多,既有文房四宝、粉盒等,又有香薰、盏、碟、罐等日常生活用器皿。装饰上,不仅有刻花、印花、釉下彩绘,还创有以釉彩为装饰的方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宋代民窑中独树一帜。斑斓的釉彩,是西坝窑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古窑的又一独特处。

保护乐山文化遗产  提升城市文化底蕴

作为西坝古陶瓷的资深收藏爱好者,李洪涛回忆说,2003年他开始喜欢上了瓷器,起初他收藏的是明清瓷器,后来便专门收藏西坝古陶瓷。“上过当、受过骗,去过成都、重庆、雅安等地无数次……十年的坚持,换来首个西坝窑博物馆的开馆,我觉得很值。”李洪涛告诉记者,特别是那件上过央视的南宋西坝窑玳瑁斑双耳三足炉,因为器型精美、釉彩绚丽,多年前流失到雅安一位藏家手中。为了能将这件“宝贝”带回乐山,李洪涛几次到雅安,软磨硬泡以22000元价格买了回来。

“我想更好地保护并宣传这张乐山的文化遗产‘名片’。”李洪涛说,他认为西坝窑古陶瓷是继乐山大佛、峨眉山之后又一张乐山城市文化名片。李洪涛告诉记者,乐山西坝窑博物馆今后将秉承“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明,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宣传西坝古陶瓷成就”的宗旨,迎接国内外宾客。

据了解,乐山西坝窑博物馆已于201411日正式开馆,市民票价为10元,感兴趣的市民均可凭身份证购票参观。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