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提升博物馆品质才能留住观众

各地不能重建设、轻运营,不能把博物馆当做装点文化门面或政绩的摆设,应加大对办馆经费、人才培训的投入,切实解决博物馆免门票后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满足公众观赏、求知欲望,提升公众科学文明素质和人文精神,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文化场所。

据《人民日报》报道,全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历经4年多扩建和修缮,耗资近10亿元,于日前重新对外开放。院长龚良在做客人民日报《文化讲坛》时表示,博物馆品质需要提高,要让公众喜欢去、愿意去、肯留下来,逗留的时间要长。

此言极是。投资10亿元翻新的博物馆,日接待能力达2万人次,如果观众不多,显然就是一种文化资源的浪费。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化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达到3589个,且每年以100个的新增速度在扩展。博物馆是公共文化窗口,数量迅速增加反映了大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这当然是好事,但许多博物馆也存在缺经费、缺人才、缺乏特色,展品少、看头小,讲解水平低等问题,难以吸引观众,生存堪忧。

如何才能提高博物馆质量?正如龚良所说,第一是看懂,第二是好看,第三是有内涵。

这三点可谓一语中的,说到点子上。笔者最近从媒体上看到,台湾有一家历史博物馆被观众誉为会讲故事的博物馆。虽然该馆展厅面积只有660平方米,但经常策划一系列非常成功、很有吸引力的展览,如大清盛世大三国等。以大三国展为例,展览很注重与观众互动:在动画三国人物照相区,儿童能以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感受三国人物和故事;在3D影像区,观众能直面三顾茅庐长坂坡等情景;讲解员更是以渊博的知识和伶俐的口才将三国故事娓娓道来。讲解、故事、影视与实物有机、巧妙地结合,产生了轰动效应,让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博物馆既赚了人气,又赚了钞票。

大三国展启示我们,提高博物馆质量,首先要靠特色吸引人,不能千篇一律,这就需要开动脑筋,激发办馆的智慧,不仅让公众有看头、看得懂,还要有兴趣看。其次要加强对讲解员的培训,提高文化素养及演讲能力,拓宽知识面。同时,也需要解决实际困难。博物馆是花钱的项目,资金匮乏很难运作,国家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全社会参与博物馆建设。

各地不能重建设、轻运营,不能把博物馆当做装点文化门面或政绩的摆设,而应加大对办馆经费、人才培训的投入,切实解决博物馆免门票后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满足公众观赏、求知欲望,提升公众科学文明素质和人文精神,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文化场所。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