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劳模建起湖北最大民俗博物馆(图)

湖北宜昌市劳模刘正国,是宜都陆城红春一位普通农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从一个小包工头干起,经营村办企业、开过砖瓦厂等,一路辛劳、一路收获,逐步积累资金后,热衷公益事业支助乡亲,在宜昌传为佳话,并先后荣获宜都市优秀共产党员,宜昌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正国对中国古代农村器具收藏变得痴迷,至今为止已逾10年的收藏生涯,搜集了3000多件民间宝贝,总投资已过3000多万元。新石器时代的玉斧、西汉时期的玉制配饰、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带扣、南宋时期的青瓷斗笠碗及明朝万历年间的青瓷开光花卉纹大罐,不少被国家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为国家民间国宝,并颁发有证书。为展示这些文物,他建设了民间博物馆,命名为“正国民俗博物馆”。
“正国民俗博物馆”经有关部门审批占地面积8.2亩,总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展厅面积310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清代徽派井院式结构,高低错落。所有的建筑物门窗、木制栏杆、檐角、基石都是收集的古旧物,古色古香。运用大量的旧石磙、石磨铺制而成的护堤和道路,既节约了成本,又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朴生活气息。博物馆分为15个展厅及一个精品展馆。现已布好一期展厅15个,包括宗教文化展厅、土家家具厅、兵器展厅、木雕展厅、石雕展厅、土烟用具展厅、状元文化展厅、古字画展厅、精品床展厅、清朝官方用品展厅、绣品展厅、清江渔猎用具展厅等。二期精品展馆的5个展区,包括“文革”展区、瓷器展区、陶器展区、钱币展区、杂件展区,供市民免费参观。
行走其间,能感受到中国民间文化之深远博大。刘正国民俗博物馆为依托,带领乡邻一起将农舍打造成民俗文化旅游新村,走进这座基本建成的民俗文化村,仿明清式的建筑群内,石山叠水、拱桥亭台错落有致;古朴原始的“农艺展览馆”里,生产劳作、狩猎捕捞展品丰富;藏品丰富的“民俗博物馆”里,木雕、石雕、古典家具、陶瓷器、“文革”物品、绣品、奇石古画等等,充分展现了从古到今,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刘正国带领村民利用新村的房屋办餐馆、开商铺或出租,谋划开办湖北特色小吃街,开辟清江民俗工艺和土特产品展示销售区,带动村民从中获利,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日前,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宜昌劳模刘正国荣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也是此次评选表彰中湖北省唯一的获奖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