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馆清代铜像年代误标成北齐(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韦驮天铜像应该是清代的,而不是北齐。金陵晚报记者 段仁虎实习生 徐悟 摄 

 

南京博物院重新开放以后,每天的参观者都络绎不绝。有细心的观众在参观后发现,南博不少文物的标志牌出了错误,有的似乎还错得很离谱。对此,南博方面回应,会根据观众的意见作出修改。

这是北齐的铜像吗?

1125日下午,有网友在西祠南京城市记忆版上给南博挑刺。这位网友名叫王浩,是一位业余历史爱好者。他告诉记者,星期天去南博参观。虽然当天下雨,但南博的观众依然很多。随着人流,他仔细地欣赏每件文物,并对比说明牌上的文字进行详细了解。

出乎我意料的是,从艺术馆到特展馆,我发现南博文物标志牌上出了若干错误。王浩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艺术馆的历代雕塑陈列上,他看到一尊韦驮天铜像,标志牌上说此文物年代为北齐

王浩觉得奇怪,这尊铜像的风格,和北齐时的造像相去甚远。我在北方看过很多博物馆,看过不少北齐佛教造像和武士俑,感觉北齐的雕塑较为朴拙,不会如此繁复。而且韦驮天的甲胄和北齐武士也不一样!

王浩为此在网上发了微博和帖子。很多网友回应,这尊韦驮天的确不像北齐的文物,年代可能不会那么久远。有网友说:这个错误错得很明显,只要博物馆看得较多,都能感觉铜像不可能是北齐遗物!江苏省教育学院的一位考古学博士也认为,这尊铜像应该是明清之物。

把唐代天宝年号写错了

25日,南京博物院艺术馆万主任回应说,他们知道此事后,到历代雕塑陈列进行了查看,发现文物标志牌的确是打错了,韦驮天铜像应该是清代的,而不是北齐,他们将及时改过来。

不过,王浩给南博挑的刺还不止这一个。他告诉记者,在历代书法陈列中有一件唐代贾令琬墓志,说明牌上注明此文物年代是唐于宝元年(742)742年是唐天宝元年,很显然,说明牌把天宝写成于宝了!

在特展馆的双城记展览上,一件青花缠枝大盘被标注为明永宣时期的作品。王浩说,看到永宣二字,还以为是明代的年号,但明代并没有永宣年号,应该是永乐宣德两个年号的并称。我认为还是应该标出具体的年号才合适,毕竟永乐和宣德之间还有一个洪熙,乍一看永宣二字,对历史不了解的观众不容易想到是指什么时期。

历代雕塑陈列上,还有件正方形的石刻,一个侍女从一扇门中探出头来,说明牌注明这是南宋的侍从石刻。王浩认为,严谨点的话,应该标注为妇人启门石刻更好。妇人启门是中国墓葬艺术中的常见形象,最早在汉画像石上就已出现,在世俗墓葬和佛教墓葬中皆有发现。妇人从门头探出头来,代表阳间和阴间的交流,体现了古人的生死观。

标志牌未和文物贴身相随

25日上午,记者和王浩来到南博,发现南博文物的说明牌和文物的放置位置上的确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很多展柜里,标志牌和相对应的文物没有贴身放在一起,而是集中摆放在一侧,让观众只能来回踱步,一一对号入座,很不方便,不少文物标志牌没有注明文物的来源、出土时间、出土地点和入藏时间等基本信息,使观众无法了解其身世

金色中国展入口处的金兽出土于盱眙,是南博的镇院之宝,也是该展览打头阵的文物,吸引很多观众驻足。但记者看到,这件国宝放置位置太高。不把相机举到姚明的高度根本拍不到!

此外,还有游客向记者反映南博特展馆里垃圾桶太少,电梯口、饮水区、观众休息区的垃圾桶极少甚至没有。

记者还发现,建于1933年的南京博物院老大殿(即原中央博物院大殿)早已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文物标志碑在此次南京博物院重新开放后却不见了踪影。一位文物爱好者告诉记者:这块碑本来放在老大殿前左侧的位置,是老大殿身份尊贵、历史悠远的象征。这次重开以后,这块碑不见了,实在令人遗憾!

25日,记者将这些情况向南博有关部门负责人反映,他们表示,将根据观众提出的意见进行适当的改进。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