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色彩能够表达感情
“色彩能够表达感情,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去过巴黎卢浮宫和伦敦国家美术馆的人除了欣赏经典作品之外,还会对于作品陈列的环境,整体氛围的营造,尤其是大面积墙壁的颜色以及它们与作品之间的色彩搭配印象深刻。色彩能够对于视觉产生最直接的刺激,同时也是改变环境、营造氛围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
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建设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伴随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博物馆正逐渐从收藏、展示、研究、交流为主的单一模式向集参观、教育、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消费场所转变,逐步成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类与历史类博物馆的展出空间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陈列博物馆的固定馆藏,二是各类机构、组织和个人的短期临时性展览。
与一个好的陈列展览相关联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展品本身的“价值因素”之外,对于空间色彩的合理布局、搭配是另外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有时还会对展品的最佳展示产生深刻的影响。这里谈的空间色彩搭配,并不只是单纯地谈展出空间色彩的特点与展品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就一个展览空间而言,它所涉及的因素相当多。
首先是墙壁的颜色。从墙壁的颜色着手主要是它在展览空间中所占据的份额最大,既是展品的背景,同时也是营造展出氛围的最突出因素。我们这里讨论的墙壁颜色不是一个个体话题,而是一个空间综合体的概念。这之中涉及如下几个关系:墙体的固有颜色选择与展品总体色调之间的动态关系;墙体的固有颜色与自然光源因为时间、季节等原因而发生的视觉变化关系;墙体的固有颜色与人造光源之间合理配置的有效关系,此关系在当下的陈列设计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墙体涂料本身的物理特性的“健康性”问题,这是目前倡导环保、低碳生活的首要关注点,也不能忽视。
和法国卢浮宫以及英国国家美术馆不同的是我国现有的大多博物馆,都属于配合当地文化历史的“新型建筑”。前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在原有(古典)历史建筑之中陈列艺术品收藏,客观上讲都有相当的局限性。这和后来的众多以名家设计师设计的博物馆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知道,色彩的真实呈现有着绝对的相对性,色彩的总体视觉效果与色彩和色彩之间由于大小、比例、形状、明度等对比有着直接的关系。所有物体和艺术形式,也一定是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出现在自然光和人造光之下,因此,考虑这两种光线对于所选颜色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眼下,我们很多的室内展览空间大多是封闭性的,鲜有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的经典范例,多需要借助人造光源来进行照明。在这种情况下,展品色彩的“真实还原”,或者说希望达成一个怎样的展示主题效果,光源的因素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必要条件,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展品的效果呈现。
其次是自然光源的利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在北回归线以北,四季较为分明。从自然光源的合理利用上应该有很多的可行性。相较于人造光源的广泛应用,自然光源的利用率比较低,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建筑结构设计的限制性因素,有地理纬度的客观存在因素,有季节气候而产生的光照长短等因素,这些都制约了对于自然光源的充分运用。还有,就是目前的很多馆藏展品由于其特殊的文物特点对于温度、湿度、色温有实际要求,譬如,日光中所含的紫外线可能对于展品的损害。再者,就是出于安全防护等多方面的考虑。但是,在倡导环保、低碳、可持续性、循环利用的当下,在实际展馆空间设计、布局、陈列中优先考虑以上核心因素对于营建一个健康的展览环境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第三为人造光源的利用。对于火的使用被认为是人造光源的起源,这样看来人造光源的历史和人类的文明史几乎一样长。伴随着现代电灯的发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照明技术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人造光源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开始越发重视照明质量与光污染问题。这里面尤其是过度使用照明设备所造成的光污染问题是当下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
地面的色彩搭配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人的视觉观察区域很大程度上是由身高决定的。通常,视域的自然注视习惯在我们各自视平线的水平高度,并且往往是略高而不是向下,这是由于我们的视觉本能决定的。这一习惯就容易让我们在展示设计尤其是具体陈列过程中忽略地面的色彩,以及它的存在与展品与周边环境的色彩关系。从视觉舒适度的角度考虑,中度灰、浅灰色、明度略高的偏黄的各类暖色是不错的选择;从与环境色彩的搭配契合度上考虑,明度略高的浅灰色或者标准的浅灰色都是最佳的配伍。这类色彩的存在可以很好地衬托周围的主色调,同时不会产生喧宾夺主的不当印象。
色彩的因素,无论是视觉领域可视的、可触的,还是心理领域可感知的、可产生共鸣的,再是历史、地理、民族等原因的传统色彩习惯,几乎贯穿展示陈列的全过程。色彩对于一个博物馆而言也是塑造自身价值、体现自己性格的重要手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