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当杨福东遇到中国古典艺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杨福东 《半马索》 视频|单屏电影|DV拍摄 7分钟 2005
 

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术馆和太平洋电影文献库(BAM/PFA)呈现的《杨福东:陌生天堂,1993-2013》回顾展于8月底在旧金山伯克利艺术博物馆与观众见面,与此同时,该展览的平行展《多重邂逅》则试图从观者的角度探索杨福东的当代影像艺术作品与传统中国画之间的对话与关联。

《多重邂逅》将杨福东的影像作品与传统中国画并置展出,在二者之间搭建起一座直接对话的桥梁,并将问题抛向观众:我们如何看待杨福东的作品和中国古典绘画。把十五世纪的明代作品与二十一世纪的影像艺术在同一空间展示,观众不难从杨福东的作品中嗅到中国古典艺术的气息和韵味。

该展览展出的是杨福东于2005年创作的7分钟单频电影《半马索》(The Half Hicthing Post)。录像讲述的是两个外地的年轻人想要搬入一个孤僻偏远的村庄,而与此同时,一对村中的年轻人则试图拼命逃脱这里的生活。两对年轻人的故事穿插进行,故事的背景是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那壮丽而隽永的景观让人不由得想起中国的传统绘画。

杨福东擅长于将多重叙事并构的电影美学观念,从多个视角入手进行表现,这种表达方式恰巧和中国古典绘画中的散点透视如出一辙,整个作品充斥着无限诗意。

《杨福东:陌生天堂,1993-2013》回顾展是杨福东作为中国当代最受瞩目的艺术家、导演的首次作品回顾展。这次展览由BAM/PFA兼职高级策展人菲利普皮罗特(Philippe Pirotte)策划,BAM/PFA及瑞士苏黎世美术馆协办,特别展出该艺术家二十年艺术生涯中所创作的电影,多信道视频装置艺术,及摄影作品。配合画廊展览还将呈现杨福东的光影映象,放映一系列特别影片,包括杨福东导演的单路影片和他亲自挑选的历史经典及当代影片。

杨福东,生于1971年,在北京长大,最初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后来将他的研究兴趣转向摄影及影像。他的许多视像作品深受三四十年代中国的传统绘画及电影风格影响,时间凝固的长镜头,支离破碎的故事叙述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给他的作品蒙上一种超凡脱俗、似真似幻的朦胧感。这些作品表现了像他一样在文革中或文革后出生的一代年轻人的梦想和困惑,他们在急剧变化的现代中国社会中挣扎着,寻找自己的容身之处。他的其他作品涉及中国文人画传统,该传统常常与为了追求精神自由而隐居山林、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文人、知识分子相关联。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2013128日。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