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展出了不少珍贵精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一:清朝《宣统护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二:清朝《青石圣旨牌坊挂件》

 

116日,瑞安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其中不少藏品由民间收藏家捐赠。1910年的护照、1吨多重的圣旨”……都是他们从上海、北京甚至海外淘回来的。

1910年的护照:这是张可以将外国人与特权画上等号的身份证

德国民人,欲往内地各处游历,须由领事官暨地方官发给盖印执照。随时饬交,随时呈验。在民间文物捐赠与收集展厅内,这张宣统二年(公元1910)的护照,薄薄的一张纸,约有翻开的温州都市报那样大,保存完好,让见惯了各色护照的市民感到好奇。

这张护照由民间收藏家金建新转赠给瑞安市博物馆。据他介绍,这件文物是3年多前,金建新的弟弟在德国时,从一位德国老收藏家那里买的。当他带回家时,一家人都对这件文物感到新奇。这张护照一经带回,就成为他们家的珍藏之一,一直存放在家里。

金建新和弟弟都对文物有偏爱,弟弟常年在外,专门购买流失在国外的文物并带回国收藏。曾经有人向他们出价5万元,要买这张护照,被兄弟俩拒绝。如今这样的护照已经不多见,又是弟弟从德国买回来的,是无价的。金建新说。

专家讲文物

温州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介绍,这张护照是大清宣统二年(1910),清朝政府依据《天津条约》的规定,为德国人艾仕德颁发的可游历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地的通关护照。

这护照虽质地普通,却是张可以将外国人与特权画上等号的身份证。买船票、过关卡,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和阻挠。晚清年间,国门被迫大开后,这样专门给外国人开方便之门的特权护照十分盛行。

1吨多重的圣旨:经官府严格审批,设在村口或其他显眼处

在民间文物捐赠与收集展厅内,有一个庞然大物立在展厅中间。这是一块青石,约14米高,1米宽,1吨多重,是个重量级展品。构件为前后双面石雕,各有正楷圣旨二字,前后雕刻有6条飞龙,龙身其中缀有云纹。

展品的名称牌上标着青石圣旨牌坊挂件。据介绍,这块青石是清代圣旨牌坊的一部分,是民间收藏家吴定光捐赠给博物馆的,他今年62岁,原是一矿泉水企业的老板,现在则专门搜集古董收藏。

吴定光说,4年前,他花5万多元从福建买来了这块青石。他把这件文物摆在自己开的古董店里,时不时就有人来问价,甚至有人出价18万元。他一心想把文物捐给博物馆,文物到博物馆,也算是来对了地方

专家讲文物

温州市博物馆研究员告诉记者,圣旨牌坊在古代比较常见,一般是经官府严格审批,设在村口或其他显眼处,有点像现代人把奖状挂在家里显眼的地方。

他解释,在清代,对地方有贡献的民众,如果得到皇帝发出的重大表彰,就有机会申请到这样的待遇。对牌坊的规模大小,官府有明确、严格的规定,不可随意建造。

温州大学历史专业的相关专家称,圣旨牌坊在安徽、福建等地比较常见,明清期间也比较多。在当时,这是莫大的荣誉,文官路过得下轿,武官路过得下马。

也有一民间收藏家称,之前类似的牌坊挂件也有遇到过,但这样大块头且这样精致的,还比较稀少。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