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赛先生送来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京北京东路39号,原国立中央研究院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世纪30年代成立之初,国立中央博物院的宗旨是:汇集数千年先民遗留文物,及灌输现代知识之资料,为系统之陈列,永久之保存,借以为提倡科学之研究,辅助民众教育。
 

南京中山东路321号,黄色琉璃瓦飞檐的大门,在10月的天空下显得沉静古朴。大门之内,典雅的老大殿和现代化的新馆相互映衬,历史与现实和谐交融。

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1933年由蔡元培先生倡议成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最初的办公地点设在北极阁附近的鸡鸣寺路1号(今北京东路39号)。鸡鸣寺路1号,是民国时期全国性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所在地,一家博物院为何会栖身这里?

倡议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落户玄武湖畔

一个国家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科学体制的成熟程度。早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遗憾的是孙中山于19253月病逝,事情搁置了下来。北伐胜利后,设立全国性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的事情又提上了日程。19284月,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国立中央研究院组织条例》,委任德高望重的学术泰斗蔡元培先生为院长。

在蔡元培等人的引荐和推举下,中央研究院云集了当时国内的顶尖学者,他们之中有不少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给当时中国的科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中央研究院下设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分部,总办事处位于首都南京的成贤街,后来鸡鸣寺路1号的新址落成,办事处又迁往新址办公。

1933年春,在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鸡鸣寺路1号的大院里又多了一位新成员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博物院的宗旨是:汇集数千年先民遗留文物,及灌输现代知识之资料,为系统之陈列,永久之保存,借以为提倡科学之研究,辅助民众教育。

在中央博物院成立之前,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早已对公众开放。故宫博物院开院之时,参观者蜂拥而来,北京城万人空巷。对于80多年前故宫博物院的成立,现任南博副院长王奇志点评说:过去专供皇室赏玩的珍稀宝贝,普通民众也得以一饱眼福,这是德先生(Democracy,民主)的胜利。而在中央研究院架构之下产生的中央博物院,则是赛先生(Science,科学)的胜利。

筹备

第一批藏品来自热河与盛京行宫

那么,在建院之初就秉持科学精神的中央博物院,将会有哪些珍贵的文物,谁又能担负起管理它的重任呢?

成立之初,中央研究院接收了由古物陈列所划拨而来的文物。古物陈列所是什么样的机构呢?它又有些什么藏品呢?

资料记载,古物陈列所成立于1914年,位于今天的故宫之内,是中国第一家国立博物馆,被誉为民国成立后最有价值之建设。古物陈列所成立之初,它的藏品,来自清王室的热河行宫和盛京行宫。行宫其实就是级别较低的皇宫,满清入关后,皇室的人对北京夏季的炎热很不适应,所以在夏季凉快的承德修建了行宫。承德的行宫,就是热河行宫。满族人是从沈阳起家的,所以清王室还有一处行宫在沈阳,叫盛京行宫。

辛亥革命后,溥仪退位,但并没有离开紫禁城,紫禁城内廷的文物依旧属于清王室。而热河行宫和盛京行宫的文物属于国有了。1913年,经袁世凯批准,决定将热河行宫和盛京行宫的各种器物运到北京保存。从191310月开始,历时一年,热河行宫的器物前后分7个批次,先经水路再经铁路,被运到北京。这些器物加起来,有1949箱,共计117700件。在起运热河行宫文物的同时,19141月起,沈阳行宫的文物也先后分六批运到了北京,共有1201箱,约114600多件。

19142月,古物陈列所成立,古物陈列所内的文物,就是来自热河和盛京,主要是陶瓷器。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计划在南京打造一所现代化的国家级博物馆。于是1933年,古物陈列所的文物被划拨给了新成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但因为中央博物院尚处于筹备阶段,文物暂时保管在北京。

设计

国立中央博物院大殿的设计师并非梁思成

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文物,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立了建筑委员会,由梁思成担任工程顾问,开始选址建设。

19354月,南京市政府批准把半山园附近的一百亩地给中央博物院。这块地南邻中山路(今中山东路),东邻老旗街,西邻规划中的一条城市干道;南北长468米,东西最宽处173米,西南为平面呈矩形的遗族学校花园。购置土地的经费由中央研究院拨款,中英庚款董事会拨补建筑经费150万元。

19356月,中央博物院建筑委员会公开邀标选建筑师。标书发给了十三位具有中华民国国籍的建筑师,分别是:李宗侃、李锦沛、徐敬直、奚福泉、庄俊、陈荣枝、陆谦受、童寯、过元熙、董大酉、虞炳烈、杨廷宝和苏夏轩。后来,除了苏夏轩因故未参赛外,其他的建筑师都送来了他们的设计方案。这些参赛的建筑师都曾留学欧美,甚至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他们的作品都有着突出的优点。经过一番评审,评委最终选出徐敬直作品为当选方案。

徐敬直早年留学美国密西根大学,1930年回国后,与人合开兴业建筑师事务所。算起来,1935年时,他只有29岁,是竞标人中年龄最小的,资历也最嫩。他为什么会脱颖而出呢?原来,其他设计师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央博物院的基址。划拨给中央博物院的整块土地是一块不规则的菜刀形,并且由东南向西北渐低。因此,如何在菜刀上,营造出与国家级博物院匹配的庄严雄伟气势,成了这次设计成败的关键。

而徐敬直,正是根据入口地形狭长的特点,把建筑主体妥帖地置于狭长入口的中轴线上,营造出庄严雄伟的气势。他的巧妙设计,让梁思成觉得豁然开朗。于是,年轻的徐敬直轻而易举地胜出。

知名建筑师杨廷宝的方案虽然没有被选中,但他的仿辽式设计让梁思成眼前一亮。于是,梁思成亲自指导徐敬直修改完善设计,将博物院大殿屋顶改为仿河北蓟县(今属天津市)独乐寺山门辽式建筑,内部结构按宋代《营造法式》建造,细部装修采用唐宋风格,建筑材料使用钢筋混凝土。中西方建筑的精华在这座大殿上得到了完美结合,使之成为当时采用新结构、新材料建造仿古建筑的典范。

抗战爆发前,中央博物院的文物已初具规模

在接收到第一批文物后,中央博物院又买进了闵侯何氏绘园、东莞容氏颂斋、庐江刘氏善斋等古物计2000余件。在购进的同时,还接受了瑞典人斯文赫定、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的大宗文物和标本。至此,中央博物院的藏品已经初具规模。

中山路上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大殿开建了,朝天宫的文物库房也开建了,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为迎接即将远道而来的文物作准备。而与此同时,远在北京,一场争论却进行得如火如荼。争论的主题是文物是否需要南迁。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