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

宋延坤9日,在台北参加“乾隆特展”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接受采访时透露,北京故宫将开门办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教学内容将发挥故宫博物院在文物鉴定、研究、保护等领域的优势,所有的培训都基于故宫学院非营利性的特点运营。(10月10日新华网)

作为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凭借丰富的馆藏文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是众多古代文化艺术爱好者必去的“圣地”,2012年创造的单日最高客流量18万人次就是一个证明。不过,我们也应当承认,在很多人的眼里,故宫博物馆就是一个旅游景点,因为这种观念的存在,故宫博物院本身拥有的社会教育功能被严重忽视。我们从单霁翔的话可以看出:管理方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偏见”的存在,也做好了消除这种“偏见”的准备。

故宫开门办学,能较好发挥在文物鉴定、研究、保护等领域的优势,让“收藏热”变得更加理性,也能让造假者失去更多的生存土壤。近年来,因为“收藏热”的兴起,很多人也成为了收藏爱好者,有些人不仅在收藏中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还在藏品交易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回报。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收藏中全身而退,因为一些藏友的鉴赏能力不高,再加上造假者布下了一个个高超的骗局,不少藏友在“打眼”后落了个倾家荡产的下场,更有甚者还丢了性命。既然故宫博物院开门办学,收藏爱好者也别闲着了,赶紧报个名去学习一下,最起码,在那些专家学者的指点下,自己在收藏中肯定能减少“打眼”的几率。

当然,如果我们仅从文物收藏的角度来看待故宫开门办学,这是一种狭隘的眼光,如果从文物保护工作的角度来看,故宫开门办学的意义更大,这也是故宫从“景点”到“博物馆”之间身份的转变。同时,开门办学也能为故宫博物院负荷过重减轻压力,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全年客流量能突破1500万人次,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文物,都抽不出足够的时间“休息”,人不休息会累出病,如果文物不好好的保养,那麻烦会更大。

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就是为公众提供一个接受科学和文化再教育的场所。不过,我国的博物馆更多地把收藏和保护文物以及研究作为工作的重心,而教育功能被放在了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上了,这是部分地区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生意”仍然冷清的重要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得放弃重“展”轻“教”的办馆思路,所以,各地博物馆必须主动出击,最大程度发挥出本身所具备的社会教育功能,而故宫博物院开门办学的办馆思路就非常值得借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