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举办王蒙文学生涯六十年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沙画《王蒙在伊犁巴彦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各种版本的青春万岁

 

2013927日,青春万岁——王蒙文学生涯六十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王蒙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和社会活动家。自1953年开始创作《青春万岁》至今,王蒙的文学生涯已经跨越了六十个春秋。在这极不平凡的六十年中,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多达1700多万字,其中既有小说、诗歌、散文,也有文学评论和古典文学研究等多种文学形式,并在维吾尔语和英语作品的翻译方面贡献良多。时至今日,仍然笔耕不辍,创造着新的辉煌。

王蒙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1957年从事青年团工作并曾任青年团东四区委副书记,1963-1979年在新疆工作。1979年回京后历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常务副主席、《人民文学》主编、中共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和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王蒙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受过党的长期培养教育的,具有革命经历与多方面写作成果的代表性作家。他参与了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管理,经历和见证了新中国60余年的发展历程,并创作了大量文采璀璨、思想深邃、影响广泛的作品,史诗般地记述和表现了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史和心路历程。他的作品与他的创作经历客观展现了新中国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所进行的思考、探索和取得的成就,是记录新中国伟大发展历程的心灵史诗。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蒙担任了文化部部长等领导职务。他所致力的政治、文化工作与思考不仅在文化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推动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政治担当、人文担当与社会担当。他真诚地履行着肩负的政治职责,同时也一如既往地迷恋着文学。长期的政治阅历赋予了他难得的生活经验和创作源泉,使他的感悟与理性愈加统一。正由于此,王蒙虽是中国当代多种文学思潮的首倡者,但无论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始终都能植根于沧桑巨变的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历史进程,凸显了历史感、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也奠定了他在新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重要地位,他的包容性和创新能力,他的视角高度和视野宽度,使他始终保持着当代中国文学引领者的地位。

王蒙创作成果丰硕,声名远播海内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他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国外数量和种类之多、延续时间之长,在我国当代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王蒙以作家、学者、官员等不同身份应邀访问过近60个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中外作家之间、文化学者之间、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他的国际活动与言论影响到多国的主流人群、主流媒体与主流观点。他获得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获得了意大利蒙德罗文学特别奖和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被约旦作家协会聘为名誉会员,他也成为我国对外文化活动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美国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两度提名王蒙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并被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接受。

青春万岁——王蒙文学生涯六十年展,既是对王蒙创作历程的系统回顾,也从一个侧面呈现和传播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展览共设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主要展示了王蒙早年追求进步的理想和实践,并以《青春万岁》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两部小说为显例,反映其当时蜚声文坛的文学成就。第二部分这边风景,主要展现了王蒙新疆16载的丰富人生和文学创作经历。第三部分创作是一种燃烧,主要凸显了王蒙1979年回京后文学创作的井喷实况,及其对多种文学形式的积极探索。第四部分大块文章,主要呈现了王蒙担任文化部长等行政职务期间的文化建树和对古典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研究。第五部分接纳大千世界,表现了作为文化使者的王蒙,在出访并撰写异域见闻、文化互译、走向媒体和讲坛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展览中既有王蒙的珍贵照片和大量著作,也有他撰写的《青春万岁》《这边风景》等珍贵手稿,还有关乎其文化思想的妙趣横生的艺术作品等,充分展示了王蒙先生的文学创作历程及其非凡的文学成就。相信广大观众能够透过展览,多维而深入地思考文学艺术与社会人生。

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和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王蒙文学艺术馆、中国海洋大学和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闻出版局协办。展期一个月。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