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境:陈家泠艺术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化境——陈家泠艺术展将于2013921日起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南区一层14号展厅展出。

这次展览是陈家泠继2007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以花鸟画为主体的个展之后又一大型个展。这次画展相对6年前的展览有两大新特点:一是作品从花鸟画为主,走向人物、山水、花鸟画和工艺美术全面拓展;二是展示从面向美术专业观众,向大众普通观众拓展。

展览分为四个主题展进行展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万种风情系列
 

第一部分是万种风情,即人物画:贯休16罗汉(根据贯休石版画再创作成中国画)、观音造像、上海月份牌美女、西藏人物、非洲及中东人物各一组。在宗教题材与世俗画的强烈对比下,在大俗大雅中创造人性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万水千山系列:东岳泰山
 

第二部分是万水千山,即山水画,包括作品三山五岳、四大名胜、喜马拉雅山,每组都是5张六尺整张横排。中国的名山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往圣前贤踏遍青山、饱游饫看、口吟胸怀、寄情明志的文化高峰。这组作品是陈家泠以向山河壮歌和前贤致敬的敬畏之心创作的中国山水精神图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万紫千红系列
 

第三部分是万紫千红,即花鸟画:《鱼》系列等。花鸟画是陈家泠最先被世人承认的艺术领域,由此获得了敢变、能变的美誉。陈家泠在花鸟画上继续深化,推出了新作鱼系列,自由灵动中透出了调皮和幽默,这套作品的灵感来自他为小孙子创作的册页。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万变为宗系列 
 

第四部分是万变为宗,取意为万变不离其宗,包括陈家泠陶瓷、家具、缂丝、服装、织锦等作品。10年前,陈家泠在上海市中心创立了艺术家陶瓷工作室泠窑,并获得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泠窑既使他对于瓷和釉质材料及其窑变工艺有了深入的了解,打开了一片艺术新天地。陈家泠还把自己的创作与缂丝工艺相结合,为拯救、振兴这门古老的优秀传统手工艺做了切实的贡献。在他新近推出的系列服装俱往矣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洪武、康熙,以表现历代杰出帝王文治武功、泱泱大国气派和深厚的礼仪文化。

展览总体构成了陈家泠在艺术上打通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界限,在三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创新成就,进而把中国画的笔墨推广到诸多日常实用器皿,真正融入生活中。在内容上,包容天、地、人,纵横五千年。

20世纪中国画的演变历程中,陈家泠教授是一位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吸收中国古代壁画和外国水彩技法,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创造出既有中国哲理性,又有印象派、抽象派及表现主义特点的现代国画新流派。在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各种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相结合所产生的奇妙效果,从中开拓出全新的审美意境。他的画作,在看似一任天然幻化的水墨晕化效果背后,有着扎实的笔墨铺垫,而这种笔墨又采用了陈家泠特有的间接表现的手法,为的是使之虚幻朦胧,产生独特的空灵美感。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观众可以体会到,在中国画发展特殊的转型阶段,中国艺术家所进行的可贵思考和大胆探索。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陈家泠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这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型个人画展,是中国文化传统和当今艺术创新的又一次生动对话,是海派文化的时代精神。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则认为:陈家泠为艺术而创作的这种激情是当今很多艺术家比不上的。陈家泠的画展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传统艺术传承的新方式,解答了人们关于传统艺术应该一成不变地继承还是该创新地传承的这个疑问。

展览将持续至1020日。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