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博物馆:眩目的财富变迁

李公堤国际风情商业水街,是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最具艺术韵味的一条街了,经过巴塞当代美术馆,穿过李公堤文化创意集市,观看了姚建萍刺绣艺术,位于李公堤路1号的中国基金博物馆进入你的视线,这座古朴的建筑门前,仰视天下的大铜牛弥漫着一股财富的气息。基金,这一炙手可热,也让无数人疯狂的金融产品,居然也有博物馆,强烈的好奇心牵着我走了进去……

在一幅基金博物馆的全球关系图面前,你会看到全世界有关金融方面的博物馆也就那么寥寥可数的几家,除了美国的金融博物馆、英国的银行博物馆、日本的货币博物馆,就是我国的金融博物馆、并购博物馆和位于苏州的基金博物馆了。刚上二楼,用投影仪打在地面的博物馆主题很醒目,围绕着一个鼎样的字,金钱、权利、历史、艺术八个字四组词,在灯光的变幻下快速旋转,好似掠过金钱权利中浮幻的人生。我们博物馆的理念就是诠释基金后面的这八个字,馆长助理孙一丹介绍说。

在展示面积约2300平方米的中国基金博物馆里,以股权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和公益基金等几种业态为主体,运用声、光、电、影、物等多种展示手段,全面展示了这些基金在世界的演变历程、现状以及它们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在一楼摆放的有关基金的书籍和实物会告诉你,在中国金融界,基金被视为与存款、贷款、信用卡等并列的一种金融产品,特别是经历了几次市场的大的起伏之后,公众对于基金的看法也有了不断深化的重新认知。基金,即使在金融危机中,依然体现出其独有的魅力。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基金业的发展,正在成为推动金融市场出现大变革的新动力。

股权投资基金(简称PE),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股权投资基金部分的展览内容里,会了解到股权投资的最早来源。自工业革命以来,伦敦和巴黎的商人银行在1850年代即开始为工业活动提供融资便利,投资者一直从事着收购活动和对私人公司进行少数股权投资。最著名的就是在1854年由几家公司共同创立的动产信贷公司,资助美国横贯大陆的铁路建设工程。而历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收购则是:安德鲁.卡内基在1901年以4.8亿美元的价格将其钢铁公司出售给J.P摩根公司。

一百多年过去了,股权投资基金的历史可谓波澜壮阔。

从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到巴菲特、乔布斯等等,这些全球熟悉的事件和企业家都在这一领域演绎了惊魂的曲折和精彩。

PE的发展史在这里被概括为五次浪潮。1958年通过的美国《中小企业投资法案》,引导了创投资本流向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刺激美国经济的成长。在历经了有限合伙制和硅谷的成长,在第四次浪潮里出现了杠杆收购复兴与互联网泡沫,到21世纪初,PE行业再次经历了近十年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亚马逊、美国在线、雅虎等创投资本与技术相结合的知名公司。20003月纳斯达克崩盘,科技行业陷入衰退,互联网泡沫破裂。在经历了超大型收购岁月之后,20077月,次贷危机风暴席卷抵押贷款市场,引发全球股市动荡,使得大量基金倒闭。美国底特律市还曾出现了一美元出售一栋两层楼的奇景。

在这些关于金钱的历史里,一些人和故事被人们记住。如沃伦.巴菲特一直被视为股票投资大师,而不是PE投资家。但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和重视收入与现金流的理念,被后来的股权投资基金奉为投资圭臬。而苹果史蒂夫.乔布斯的成功却与硅谷创投之父红杉资本的创始人唐*瓦伦坦的介入密不可分。

在证券投资基金的展区,能在展柜中看到,当年上海滩的大亨杜月笙做为上海华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发行的壹佰万元正的股款收据;也能看到中国基金市场丑闻的黑色榜单,如同向所有的从业者敲响着长鸣的警钟!

提起对冲基金,人们一定会想到索罗斯。所谓对冲基金,也就是避险基金,又称套利基金。它是流行于美国的一种私人投资管理体制下的有限合伙企业,是一种形式简单、费用低廉且隐秘灵活的私人投资管理方式。194911日,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对冲基金——琼斯基金创立。其首次将卖空应用到投资当中。

乔治.索罗斯号称金融天才1970年,他和吉姆.罗杰斯一起创立了量子基金。在接下来的10年间,量子基金回报率每年大约42.6%,共回收了33.65倍的利益。1992年,索罗斯管理的量子基金击败英格兰银行,成功狙击英镑。此役英格兰银行损失超过269亿美元,索罗斯大赚10亿多美元,全球经济界为之震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国家货币遭到国际对冲基金狙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公开指责索罗斯是强盗。

在基金博物馆,让人感到该馆的建立就是一次金融与艺术的联姻。自2011113日开馆以来,博物馆已接待了超过1万名观众参观。人们在这里普及基金业常识,提升自己的金融与理财能力,了解基金历史和传奇人物,丰富自身的金融智慧。同时,该馆依次推出的书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展览,吸引人们更多地思考金钱、历史、权利、艺术之间的关系。

就像经济学家巴曙松在《序言》里所写:每当看到中国考古发现的大量实物形态的金银财宝,我就常常产生一种联想:如果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专业的理财专家来连续进行理财,那么,唐宋时期的一个金元宝或者一缸铜钱,现在估计可以买下一个小国家的土地了。因此,我们的金融事业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