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日有家薯条博物馆

在美式英语中,炸薯条被称作“french fries”。于是很多人望文生义,误以为这款风靡世界的小吃起源于法国。事实上,早在几百年前,比利时人便已经开始烹制这道独特美食。位于比利时西北部城市布鲁日的薯条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以炸薯条为主题的博物馆。参观者可以获取相关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了解炸薯条的制作技艺和奇闻趣事。
薯条博物馆所在的Saaihalle是布鲁日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门前镌刻的“1399”说明其早在14世纪便开始修建。这里曾经是热那亚商人的住所,并用于储存谷物、蔗糖、丝绸等商品。明明是一道比利时风味餐,如今却被人们唤作“法国炸”——这简直是个天大的误会!据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大兵将炸薯条从欧洲战场带回老家,味美价廉的炸薯条在美国迅速风靡。因为比利时军队里通用法语,所以美国人想当然地为它命了名。
除了追溯炸薯条“阴差阳错”的有趣历史,博物馆当然也要讲述其原料——土豆的故事。这种由秘鲁印第安人种植了几千年的古老作物,直到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时才被偶然发现并带回欧洲。雷人的是,一道如今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莱,当时竟被王公贵族视为“观赏植物”,各家在庭院里攀比着栽培。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玛丽王后便喜欢在发间戴几朵土豆花,花朵淡淡的幽香甚至引发了众多贵妇名媛纷纷效仿。
由于世俗偏见与决策失误,土豆在百余年里未得到推广,直到18世纪饥荒和战乱爆发。薯条博物馆用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图释,为参观者讲解这段奇妙的“土豆史话”。1746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鼓励农民种植土豆,甚至立法将其推广至德国各地。即便是土地最为贫瘠的爱尔兰,自打引进土豆以后,粮食问题也得到解决,不少“剩男”还依靠种土豆娶上了媳妇。以至于19世纪中期移民潮兴起时,近百万爱尔兰人远渡美国,行李箱中还珍藏着土豆种子。
从种植土豆的农用器械,到炸制薯条的烹饪工具,再到以土豆和薯条为素材的卡通动漫——薯条博物馆将这些内容向参观者一一呈现。展厅内还设计了一个“油炸小屋”,通过工作人员现场操作,展示比利时薯条的特别之处——选用比荷出产的Bintje土豆作为优质原料,切成手指粗细的柱状体配以精制牛油。炸制的过程要重复两遍:先以130摄氏度的低温过油,10分钟后升至170摄氏度炸脆。提起锅一边摇晃一边撒盐,外焦里嫩的薯条便做好了,番茄、芥末、辣椒、蜂蜜、蛋黄等花样繁多的调味酱让人忍不住食欲大增。
位于博物馆地下由酒窖改造成的餐厅不容错过,色彩明艳的房间是品尝比利时薯条的绝佳环境。比利时薯条美味,但必须趁热吃。主题商店里出售各种以薯条为灵感的纪念品,薯条袋形状的咖啡杯、薯条模样的巧克力等应有尽有,不便外带的小遗憾也算得到了弥补。你还可以选一件薯条卡通T恤,穿在身上游览布鲁日很拉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