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博物馆摘博物馆界“奥斯卡奖” 仅七人编制

在全国博物馆界,“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被誉为代表最高水平的“奥斯卡奖”。今年的竞争更为激烈,全国3589个博物馆推出了1.6万个展览。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人惊喜,在获奖的山东、浙江等省级博物馆中,江西南昌县博物馆成功“逆袭”,其“洪州窑青瓷展”以总得票第三名,成为全国1596个县级博物馆中唯一跻身“十大”的独苗。
没有雄厚的资金,没有现代化的展馆,没有“烧钱”的设计团队,这个只有7个人编制的县级博物馆到底有何“秘密武器”?
人无我有
只做本地特色青瓷展,跳出同质化不拼“大而全”
很多人的印象中,县级小博物馆总是一副“古板”的模样。昏暗陈旧的展厅,毫无特色的文物,封闭橱窗的格局,“展品+说明”的模式,让观众既看不出门道,也赏不出味道,来了一次不想来第二次。
南昌县博物馆可不想陷入“同质化”的泥沼,“怎样让人记住”促使他们开始寻找“人无我有”的东西。“一个博物馆要办好陈列展览,关键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资源。”南昌县博物馆馆长罗劲松说,他们主动放弃了盲目拼大求全,而把眼光放到了“小而精”的藏品上。
洪州窑是青瓷重要发源地之一,有8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为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这些年来,南昌县博物馆抢救性发掘多座古墓,出土了大量洪州窑青瓷文物。此外,通过政府部门移交、社会征集、个人捐献等方式,南昌县博物馆现收藏洪州窑青瓷器1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59件、二级文物162件、三级文物600余件,是我国收藏洪州窑青瓷最多的博物馆。
“洪州窑青瓷釉色美、品种新、器体大,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是南昌县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特色,因此成为我们收藏与展览的重点。” 罗劲松说,正是多年来悉心收藏的大量文物,让他们馆有了底气。
好藏品要变成好展览,绝非“拿来一摆”这么简单。如果不能充分挖掘文物的价值与内涵,将直接影响展览的分量和效果。面对千余件青瓷,南昌县博物馆沉下心来进行鉴定,搞深度研究。一本31万字、480幅照片的《洪州青瓷》,可谓集结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晶,也为独立完成“洪州窑青瓷展”梳理出脉络。2012年9月,这个国内首次体系完整的洪州窑青瓷大型专题展与观众见面,60个种类、259件(套)青瓷文物,让南昌县博物馆一鸣惊人。
以瓷述史
打破常规陈列模式,“纵横”布展让文物“说话”
步入洪州窑青瓷展厅,一座“火焰”熊熊的古窑炉赫然现于眼前。造型精巧的玉壶春瓶、釉层晶莹的纹托碗、色绿幽静的鼓腹瓶……沐浴着温润的灯光,穿过一座汉唐城阙,仿佛能触摸到洪州窑的雄浑,感受青瓷温润简约的风韵。
这里的文物会“说话”——这是很多观众看过青瓷展的感受。相比于常规瓷器陈列模式,南昌县博物馆的“纵横”模式充分展现了小馆的智慧:纵向看,按时代完整展示“洪州瓷史”,以物说史,以瓷述事;横向看,以8节60个单元分门别类表现古代社会生活的“青瓷物语”。用罗劲松的话说,这样的设计,一来解决了不同朝代文物多寡不均的问题,二来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从贵于足食、美器容酒,到图像怀情、殊器异趣,展览中各种轶闻故事娓娓道来,于无声中呈现青瓷的功用器形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生活。“这是以往瓷器展览中往往被忽略的地方。”有专家评价,“洪州窑青瓷展”让普通观众看得明白、让专家学者看得叫好。
由于展览的主要观众是学生,南昌县博物馆特意邀请了中小学
据悉,自免费开放以来,观众络绎不绝,已接待上万人次。“展览获奖后,观众人次每天都在上升,最多的一天200多人次,甚至有人从外省慕名而来。”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说。
小钱大作
不滥用声光电和复原场景,低成本呈现精品效果
南昌县博物馆只有7个人的编制,撑起一个展览,难不难?对此,罗劲松很坦然,这样的人员配备在一般县级博物馆可谓常态。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拥有青瓷这个好东西,但难免要面临经费有限、场地不足、人手短缺等现实难题。
“不能仅以经费多少来界定展览的层次,不能只指望靠钱体现展览效果。”全馆人员追求的目标是“小成本,大制作,费用低,效果好”。可是,资金的局限与成本的苛刻,自然请不到知名展览设计制作公司。于是,南昌县博物馆与省内的文博展览专业公司合作。合作过程中,南昌县博物馆不做“甩手掌柜”,全员上阵全程参与,既保证了专业性,又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据了解,“洪州窑青瓷展”面积约
洪州窑青瓷造型古朴、釉色温润、装饰简单。“青瓷展”也沿袭了这一风格,整个展览以实物为主,只采用少量辅助设计,没有炫目的声、光、电效果,也没有1∶1大型实体场景。这种简约的风格,恰恰还原了文物最真实的状态,突出了青瓷本身的神韵和感染力。罗劲松认为,“再高超的科技手段,也只是对展示文物起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力求节俭,并不意味着放弃现代化展示手段。展览厅中,视频、全息成像、触摸屏以及感应语言播放系统,构成了立体视听空间。窑炉、制瓷作坊和龙窑等3处景观制作,不滥用复原场景,既节约了空间,又降低了费用。
数据显示,小型博物馆占到全国博物馆总量的96%。“洪州窑青瓷展”的成功,让很多深陷困境的小型博物馆看到,只要有特色、动脑筋,小馆也能办出高品质的大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