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博物馆:文明永远之痛
在战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由于暴力袭击阴影的笼罩,伊拉克博物馆的修建以及文物的修复和分类工作一直进展缓慢。直到现在,原本的22个展厅里也只能看到史前文明、苏美尔、巴比伦、亚述以及伊斯兰文明这5个。
在一个架着机关枪的岗哨里,伊拉克士兵正在观察着前面不远处车水马龙的广场,如果不是岗哨后面的那座模仿巴比伦古城伊什塔尔城门的建筑,外人很难知道,这里就是著名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不过,这个正门入口已经关闭了很长时间,以至于前面的空地杂草丛生。
对伊拉克来说,战争以及对博物馆大规模的文物劫掠,仍然是这个国家深深的痛。直到现在,伊拉克博物馆仍然无法对公众开放。
23年里,开放时间不足5年
伊拉克博物馆位于首都巴格达库尔哈区,始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是伊拉克最早建立、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第11大博物馆,拥有近30万件包括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简称“两河流域”)出土的大量文物。
在1990年海湾危机期间,当时的伊拉克政府为保护馆内文物,曾将一些最精美的珍宝、雕像、陶器等宝贵工艺品转移到别处。此后,伊拉克博物馆关闭长达近10年之久。
海湾战争期间和战后,该博物馆及其他一些考古场所曾遭抢劫。此外,由于联合国的长期制裁,伊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博物馆不仅疏于管理,而且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偷盗和走私活动嚣张,致使博物馆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国外。
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伊拉克博物馆“静悄悄”地停止对公众开放,而改为只对特殊团体和学生团体开放。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即使是媒体采访,也必须要交纳300美元的费用。
这样细细算来,伊拉克博物馆在过去的23年的时间里,实际开放时间并不会超过5年。
经过申请后,《环球》杂志记者终于得以进入伊拉克博物馆。由于正门不开放,记者一行人只能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狭窄而昏暗的办公区域进入馆区。
在等待向导的时间里,记者看到一个工作人员就在帕提亚时代的展厅外面随便抽起一根烟,丝毫没有理会到一步之外就是两千多年前的珍贵文物。
要知道,这个展厅和办公区并没有任何遮挡。
回家的,以及还在路上的
走进苏美尔展厅,首先吸引眼光的就是一个灰白色的女性面部雕塑,这就是在国际上有着“苏美尔的蒙娜丽莎”美称的“瓦尔卡夫人”。
这件雕塑高约
在
安放在一个木制底座上的“瓦尔卡夫人”有着深邃的眼睛和粗犷的眉毛,柔和的脸部轮廓,薄薄的嘴唇似乎正在露出一丝微笑。尽管经历了5500多年的风风雨雨,她看起来仍然美得让人窒息。
“和其他苏美尔雕塑不一样,这件雕塑具有抽象派风格。这可能是某个公主或者是女神的脸部。这个雕塑曾经放在苏美尔瓦尔卡神庙里面,她的眼睛和眉毛以前曾经用宝石镶嵌。”向导萨马赫·马吉迪对记者说。
同样在苏美尔展厅,另一个一样在战争中曾经失而复得的国宝级文物,是古老国王恩铁美纳的一尊雕像。这尊雕塑高
和“苏美尔的蒙娜丽莎”相比,恩铁美纳雕像回家的路要漫长许多,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不知道它经过了多少道文物贩子的手,直至被美国海关截获了这件文物。
10年间,究竟有多少件被劫掠的文物被追回?伊拉克方面一直缺乏官方数字。虽然记者多次申请对博物馆高层人员进行采访,但是他们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了。最后,从巴格达大学刚刚毕业一年的向导萨马赫在经过电话和上司沟通后,给了记者一个大概的数字——三分之二。当记者表示疑惑的时候,小姑娘非常肯定地说:“对,没错,就是三分之二。”
萨马赫还对记者说,除了传统的追回方式外,伊拉克方面还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紧盯互联网,一旦发现有被盗的伊拉克文物在网络上拍卖,就会出资去抢拍,让这些流落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文物尽早“回家”。
没人知道,它将何时再开放
平心而论,和战后初期相比,伊拉克博物馆在馆舍设备条件以及保护文物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进步。
曾在2004年到博物馆采访的《环球》杂志报道员沙阿兰感叹说,那时候博物馆没有空调和恒温保湿系统,窗户被砸碎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只是堆放在一起,没有标签,地上一片狼藉,积满了尘土。
在战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由于暴力袭击阴影的笼罩,伊拉克博物馆的修建以及文物的修复和分类工作一直进展缓慢。直到现在,原本的22个展厅里也只能看到史前文明、苏美尔、巴比伦、亚述以及伊斯兰文明这5个。
两河流域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直到现在,普通游客仍然无法走进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来领略这段历史。记者在博物馆采访的几个小时里,除了遇到意大利驻伊拉克使馆的一个小型参观团外,并没有看到其他游客。
伊拉克博物馆何时能够正式对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并不能确定。萨马赫说:“伊拉克博物馆目前仍然在重建和维护中,我们希望在重修工作完成后,博物馆会尽快重新对公众开放。”
让记者觉得欣慰的是,亚述文明的一个展厅正在进行整修工作,一些小型的人面飞牛石雕已经开始摆放在里面。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展厅就可以完工。
此外,博物馆里还能看到一些考古学家正在紧张地工作。在一个狭小简陋的工作间里,头发花白的穆赫辛正在阅读有400年历史的古籍,试图为一些文物作出鉴定。
另一个考古学家奥拉已经在伊拉克博物馆的其中一个项目工作了8年时间,当记者问到目前他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说是“时间”。
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专家们在伊拉克博物馆的工作时间,只能是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2点。
有考古学家表示,很多人都将眼光放在伊拉克博物馆身上,博物馆虽然离完善的终点仍有漫长之路,但起码博物馆本身现在已经得到了保护。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战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因为暴力冲突不断,伊拉克的安全局势恶化,伊拉克众多处于偏远地区的古迹和仍未开发的遗址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大量古迹遭到不法分子的疯狂偷盗并偷运到国外。一些文物在没有被发现之前就已经遭到破坏,或者是消失了。而一些古迹遗址,也随之遭到无情的破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