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凝结留学记忆 传递家的温暖
在上海有一家独特的博物馆,这里没有多少价值连城的藏品,却凝结着几代人的留学记忆;这里没有戒备森严的警卫,而是很多人的“家”;这里不仅展出“物”,也会把“人”当做展览的一部分……这就是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

寻根报国,凝结留学记忆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传唱甚久的歌曲传递出海外游子赤诚的中国心。“寻根、报恩、中国人”——这一理念抒发了无数海外学子的心声。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就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由归国创业的留学生出资创办的一家公益性组织,自2004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组织归国留学生开展公益性文化、经济活动,为海归创业提供平台,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贡献力量。
作为国内第一家正式登记注册的留学人员博物馆,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保存留学历史记忆、展示求知报国志向为己任,通过整理、收集、保存、研究及陈列展出中国留学生历史事迹的图片、实物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开展国内外交流活动,展示留学生群体的独特风采。
“很多展品并不是多么名贵的东西,但是却凝结着留学生们海外留学的记忆与对‘寻根’的执念,我们要做的就是保留住这份记忆,让它历久弥新。”博物馆执行馆长李欣欣如是说。
服务海归,传递家的温暖
在很多海归及海外学子看来,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除了具有一般博物馆收藏展品的功能外,更多的是为留学生以及关心、支持中国留学事业的单位和个人搭建了一个研究、学习、交流和报效祖国的平台,也对海归在国内就业、创业大有裨益。
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针对海归从事工作的不同,通过4个活动沙龙,形成“留学生之家”的基本架构,为海归人员提供“家”的服务。比如,“高层次人才沙龙”吸引了来自各个阶层的海归精英、专业人才在这里尽情激荡思想、畅所欲言,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发展建言献策,使这里成为上海滩一个知名的“海归”思想中心。
另外,“海归企业家沙龙”经常开展调研活动,进行考察,提供创业信息,邀请各行业资深人士与海归企业家座谈,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创业信息指导,搭建与政府沟通的桥梁;“青年科学家沙龙”则服务于千人计划中的青年科学家、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青年科学家以及上海高校系统的科学家等,提供机会让他们在一起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探讨如何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如何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等问题;”海派文化沙龙”则充满了浓郁的海派风味,海归艺术家们经常在中国留学生博物馆组织开展书画主题活动,用书画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知名学者钱文忠曾经说:“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不能简单地称为‘博物馆’,也应该称为‘博人馆’”,这句话深得博物馆负责人及众多参观者的认可。与一般的博物馆相比,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没有太多的价值连城的文物,但却有着珍贵的人文精神。不管是中国的留学鼻祖容闳的信件,还是李鸿章当时给清政府的关于留美幼童的奏章,抑或是当代留学生的一个不起眼的作业本,都被中国留学生博物馆视为珍宝。因为在这些物品的背后,站立着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有着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留学故事,见证了某一时期中国留学的历史。
“走进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我感觉自己也是一个‘活着的文物’,是博物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留美海归刘静雯说道。
">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