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宝斋数万藏品均为赝品 未在文物局注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冀宝斋内的展品。视频截图

近日,作家马伯庸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让河北冀宝斋博物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博物馆中年代穿越、造型奇异的藏品,让人们直称“毁三观”。据相关领域专家介绍,馆内数万件藏品均为赝品。冀州市10日下午通报,冀宝斋博物馆闭馆进行整顿,摘除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所有授予的牌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整改。

□事件

专家称馆内藏品市面上有的是

冀宝斋博物馆位于河北省冀州市(县级市),衡水湖畔南岸,由冀州市二铺村兴建,属村集体所有,2010年7月正式开馆。自1970年至今担任该村村支书的王宗泉任该馆馆长。

据该馆总顾问魏英俊介绍,这个博物馆有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等4万多件藏品,是王宗泉近30年逐渐买来收藏的。魏英俊称:该馆有几十件“元青花”,其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全国闻名。

记者采访了河北省文物鉴定中心研究员、古陶瓷鉴定专家穆青。他说:“这个博物馆正式开馆前,我和另外一个专家去鉴定过一次,在馆长王宗泉的办公室和库房放的东西没有真的,都是现代新仿品。”穆青表示,他所看到的冀宝斋的藏品市面上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说:“我们看过展品,东西肯定都不对,那些元青花没有真的。冀宝斋自称的元青花的数量比全世界的总量还多。他们说,你们官方不认,我们自己认。”

魏英俊承认有些展品他们也无法确定真假。

冀宝斋未在河北省文物局注册

“冀宝斋博物馆没有在河北省文物局注册,没有走过手续,不是正式注册的博物馆,他们自己弄个牌子就招呼起来了。”张立方说:“民间博物馆正常应在河北省文物局做展品的登记,说明文物合法来源等。”

“现在是他们自己在弄,他们自己在造势,自己在编故事呢。”张立方说。

记者在冀宝斋博物馆办公室看到了由冀州市民政局2011年8月25日为其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法定代表人是王宗泉,业务主管单位是冀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记者随即采访冀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国栋,他表示,当年因为业务主管部门冀州市文广局审查同意,要求在民政局注册,他们对照条例都符合条件就通过了。

然而,冀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庆振说,冀宝斋博物馆建设的时候就没经过冀州市文化部门,没有冀州市文化部门的手续。2007年建成以后,他们要文广局按照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的要求为其提供补办手续,当时机构也不健全,不知道民办博物馆有哪些具体的条件,所以为其补办手续时就只是做了一个初审,即有场地,有藏品。

□质疑

冀宝斋如何成地方文化名片

在冀宝斋大门上,赫然挂着河北省省级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衡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3A旅游景区等牌子。地方官员也表示,该博物馆是一张地方文化名片。

魏英俊说:“我们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是该博物馆获此殊荣的原因,近一年内有三四千学生前来参观,接受教育。”

那么这些牌子是否是真实的?共青团河北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颁发牌子时,是地方推荐的,并没有到实地去过,只是觉得这是个给孩子们参与社会实践的场所。

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审批程序首先是市科技局推荐,然后组织专家考察,然而评委中就没有搞文物的,对展品的真假没有鉴别能力。

但是,魏英俊认为,建馆是出于对中华民族古老瓷文化的保护弘扬,这也是建馆的宗旨所在。该博物馆搭建起一个平台,供人们鉴评和研究,以探明究竟,求得迷解,没必要对展品的真假吹毛求疵。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